京杭大运河通州段68处地名的由来

导语 通州是京杭大运河的北端起点,京杭大运河为漕运命脉的800年间,通州成为享誉中国的漕运仓储重地,有“乃九重肘腋之上流,六国咽喉之雄镇”的美誉,为万国朝拜、商贾行旅、水陆进京必经之地, 故取“漕运通济之义”,命名为“通州”,享有“一京、二卫、三通州”之称,也造就并形成了68个与运河有关的地名。

  ●小圣庙

  位于通州城东南,在通州镇中心东南5.5公里,北运河西侧。该村地势平坦,海拔20.9米。明代已成村。因地处北运河畔,建庙一座,供奉河神,相传为小神爷骑独眼龙神像,以镇水怪。漕船至此焚香上供以祭河神,祈求圣灵,保佑漕船平安返回故里,习惯称为小神庙。形成聚落后,村依庙名,后依谐音称小圣庙。

  ●梨园

  位于通州城南,在通州镇中心南2.8公里,面积12万平方米。该村地势平坦,海拔23米。早在唐代,该地为李姓庄园主所有,种植各种果木、花草,住有看园人,故曾有李家花园之名。明代移民至此,因园中有梨树,称之为梨园。1975年出土金代石椁墓2座,有陶器、瓷器60多件及唐宋铜钱多枚,墓志铭一合,称墓主石宗壁葬于“通州潞县台头村之新茔。”元代郭守敬主持开凿的通惠河故道经村中,目前仍有遗迹可寻。

  ●葛布店

  位于通州区梨园镇南部,在通州镇中心南1.8公里。明代已成村。曾为南方漕运来的丝织品葛布集散地和其他货物的交易场所,故名。清代写成割皮店,1936年前后恢复葛布店。1987年开始将该村拆除,兴建了葛布店南里和葛布店北里。元代郭守敬主持开凿的通惠河故道曾经此,今遗迹已无。

  ●北杨洼

  位于通州镇南2公里,运河东大街之南。明代已成村,杨姓至此地定居建村,因地处元代通惠河故道所经之地,地势较低洼,故依姓和地貌而名杨家洼。1981年因与县境内有重名,此村位于北,改为北杨洼。该村地势低洼较平坦,海拔21.5--23.1米。

  ●小街

  位于通州镇东南3.9公里。元代通惠河故道所经此,聚落形成时建有一条短小斜街,故得名。元代郭守敬主持开凿的通惠河故道遗迹尚存。据考此地多辽代瓦砾,1983年在村东南曾出土唐代潞县(今通州区)录事孙如玉墓志铭一合,为通州治所考证的重要依据。

  ●砖厂

  位于通州镇东南5公里。东距北马(码)头1.2公里,南与土桥隔路相对。面积11万平方米。明代已成村。明成祖朱棣即位后,于永乐五年(1407)至十八年(1420)历时13年完成北京皇宫及都城主要建筑,所用之砖大部分由运河漕运至此存放,再转运北京。形成聚落后,得名砖厂。元代郭守敬主持开凿的通惠河故道经村西,今尚有残迹。有多路公交车经村南。

点击关注本地宝
返回首页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本地宝产品
反馈 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