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通州段68处地名的由来

导语 通州是京杭大运河的北端起点,京杭大运河为漕运命脉的800年间,通州成为享誉中国的漕运仓储重地,有“乃九重肘腋之上流,六国咽喉之雄镇”的美誉,为万国朝拜、商贾行旅、水陆进京必经之地, 故取“漕运通济之义”,命名为“通州”,享有“一京、二卫、三通州”之称,也造就并形成了68个与运河有关的地名。

  ●苏庄

  位于漷县镇政府北2.6公里,北运河西岸,凉水河入北运河汇流处北侧。面积9.1万平方米。明代已成村。此地为北京成名寺、明代称万寿寺的庙产地,租给佃户耕种,六、四分成,由苏姓统管收租。形成聚落后,依苏姓曾名苏家庄;当地曾有“穷南阳,富北阳,苏庄地方打响场”之民谣。1936年前后简称苏庄。该村地势略有起伏,海拔17.5--19.9米。种植小麦、玉米、蔬菜、西瓜、水果。饲养牛、猪、羊、鸡、鱼等。有钢窗、灯具、印刷等厂。103国道经过村西。

  ●榆林庄

  位于漷县镇政府驻地北1公里,北运河西岸。清代已成村,因村北有榆树林,曾称北树林。相传,乾隆帝沿北运河南下江南经此歇息,问此村名,大臣刘庸说叫北树林,乾隆听后,举目北望,见榆树林长势茂盛,对刘庸说,改叫榆林庄吧,得名源此。种植小麦、玉米、蔬菜、西瓜、水果。饲养牛、猪、羊等。有冷饮、服装、铸造等厂。103国道经过村中,北至北京,南到天津。运河上建有榆林庄闸,距通州北关闸22公里。分东西二闸,西闸建于1968年,为10孔;东闸建于1973年,为5孔。榆林庄闸主要功能是防洪、蓄水灌溉以及拦污。

  ●长陵营

  位于漷县镇政府驻地东侧,北运河西岸,背靠运河。明代已成村。相传,因守护昌平十三陵长陵的部队曾驻此,故名。明代曾设长陵营堤铺,漷县城外公馆设此。种植小麦、玉米。饲养牛、猪、羊、鱼等。有雕刻、首饰等厂。103国道经过村西。

点击关注本地宝
返回首页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本地宝产品
反馈 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