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通州段68处地名的由来

导语 通州是京杭大运河的北端起点,京杭大运河为漕运命脉的800年间,通州成为享誉中国的漕运仓储重地,有“乃九重肘腋之上流,六国咽喉之雄镇”的美誉,为万国朝拜、商贾行旅、水陆进京必经之地, 故取“漕运通济之义”,命名为“通州”,享有“一京、二卫、三通州”之称,也造就并形成了68个与运河有关的地名。

  ●竹木厂

  位于通州镇中心西2.8公里,北苑环岛西北,通惠河北岸。明代已成村。因此地有莲花池与通惠河相通,南方各省运来的竹子,存在这里浸泡,以防爆裂,形成聚落后,曾名竹子厂。1913年后,因亦浸泡木头,更名竹木厂。该村地势平坦,海拔25.5米。有公路与京哈公路相通。

  ●姜厂子

  位于通州城北关,北运河西岸。在通州镇中心东北1.4公里。该村地势平坦,海拔21.7米。清代已成村。南方漕运至此的生姜存放此地,以转运北京及北方各地食用,形成聚落后,得此名。

  ●盐滩

  位于通州城北关,北运河西岸,姜厂子村北。在通州镇中心东北1.5公里。该村地势平坦,海拔21米。清代已成村。明、清二代由南方漕运至此的食盐存放此地,成为供应北京及北方各地食盐的集散地,因沿河堆放,故名。

  ●北皇木厂

  位于通州镇北关环岛东南。在通州镇中心东北1.6公里。北运河西岸,东连盐滩。该村地势平坦,海拔22米。清代已成村。明、清二代修建北京皇宫所需大木(皇木)由南方各地河运至此存放,再转运北京,形成聚落后,得名皇木厂。1981年因与通州镇南部皇木厂重名,改为北皇木厂。

  ●上营

  位于通州城东,在通州镇中心东南2.5公里,北运河西岸。该村地势平坦,海拔20.8米。明代已成村。明、清二代漕运兴盛时,南方诸省随漕船而来的船夫多居此地,因带有南方各地口音,而名“蛮子营”,1946年前后,因“蛮子营”有歧视南方人之意,改今名,以示北上之人曾居此。

  ●果园

  位于通州城南,在通州镇中心南1.5公里。元代通惠河故道经此。清代已经成村。此地原为果园,开始有看园人居此,传为王姓的果木庄头所有,形成聚落后,依姓和果林而名王果园;清光绪初年,简称果园。村东一里有京秦铁路通州站。

  ●乔庄

  位于通州城东南,在通州镇中心东南3公里,北运河西侧。该村地势平坦,海拔20.4米。明代已成村。移民乔姓至此地定居建村,依姓而名乔家庄。清代,此地西为军事教练场所,故曾更名为教场;1913年前后,复名乔家庄并简称为乔庄。

点击关注本地宝
返回首页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本地宝产品
反馈 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