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通州段68处地名的由来

导语 通州是京杭大运河的北端起点,京杭大运河为漕运命脉的800年间,通州成为享誉中国的漕运仓储重地,有“乃九重肘腋之上流,六国咽喉之雄镇”的美誉,为万国朝拜、商贾行旅、水陆进京必经之地, 故取“漕运通济之义”,命名为“通州”,享有“一京、二卫、三通州”之称,也造就并形成了68个与运河有关的地名。

  ●杨堤

  位于漷县镇政府驻地南1.2公里,北运河西岸。聚落沿运河大堤分布。清代已成村。因是漕运要路,沿河筑堤,以防水患。村民杨景芳偕全家至此看河护堤,形成聚落后,名杨景芳堤;后改杨家堤。旧志云,杨景芳堤在县(指漷县)东南三里,即今杨家堤。1936年前后简称杨堤。种植小麦、玉米、棉花、花生、蔬菜、水果。饲养牛、猪、羊、鸡等。有木器厂等。103国道经过村西。

  ●马堤

  位于漷县镇政府驻地东南2.5公里,地处北运河南岸大堤处。面积19.4万平方米。明代已成村。因设堤铺,村民马姓至此看河护堤,形成聚落,依姓和地物而名马家堤。清光绪初,因村南有大水甸子与北运河相近,又曾名马河甸。1913年后简称马堤。该村地处北运河大堤处,北高南低,倾斜较大,海拔14.9--18.8米。种植小麦、玉米、蔬菜、西瓜。饲养牛、羊、鱼等。有五金厂等。103国道经过村北。

点击关注本地宝
返回首页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本地宝产品
反馈 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