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作用4、承载生命的摇篮
导语 湿地有哪些作用?如果你还不知道湿地之用,那么小编就为你整理一下湿地的四大作用,分别是供给人类资源、调节宜居环境、丰富文化生活和承载生命摇篮。下面看详细的描述。
湿地作用4、承载生命的摇篮
(一)湿地动物的栖息乐园
湿地不仅可以为很多依赖于水体的植物提供生长发育的理想生境,也为很多鸟类、鱼类、两栖动物提供了繁殖、栖息、迁徙和越冬的舒适家园,其中有许多是珍稀、濒危物种。
野鸭湖湿地公园
北京地区湿地面积相对较小,但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种类却较为丰富。北京市湿地动物种类共36目89科393种,占全市动物种数的75.6%。其中,鸟类276种,鱼类77种,两栖爬行类28种,哺乳类12种。在这些动物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6种,如黑鹳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38种,如大天鹅、白琵鹭等北京市一级保护动物21种,如北京雨燕等;北京市二级保护动物89种,如鹭科、鸭科等。其中苍鹭、池鹭、夜鹭、绿头鸭、赤麻鸭、斑嘴鸭、红头潜鸭、凤头潜鸭、普通秋沙鸭、灰鹤和红嘴鸥等湿地鸟类迁徙种群数量较大,停留时间较长(付必谦等,2006)。
北京湿地为80多种鱼类提供栖息地,分属于9目16科62属,总体可划分为山区山间溪流、水库及平原河流种类三大类。山间溪流种类少,多分布在河流上游,数量较少;水库及平原河流种类多,数量大,其中有许多具有养殖价值。北京地区的西部、西南部和北部山区的鱼类一般为小型或中小型鱼类,主要优势种包括雅罗鱼亚科的洛氏鳜,亚科马口鱼属的马口鱼、鱼巤属的宽鱼耆鱼巤以及鳅科的须鳅属、沙鳅属等鱼类;东南部、中部及北部的平原地区生活着喜氧气的鱼类,主要优势种类包括鳙、鲢、鲴、鳊、鳑鲏鱼等。
北京湿地中栖息的脊椎动物(两栖类、爬行类和兽类)种类和数量相对较少。其中真正野外栖息的两栖类只有6种,分别为大蟾蜍、黑斑蛙、金线蛙、背蟾蜍、北方狭口蛙和林蛙,其中大蟾蜍在全市分布最广,数量也最多,是本市的优势种类;爬行类动物共有22种,有近半数的种类栖息于阴湿的沼泽、河边草丛或多水环境中;适应水生生活的哺乳动物仅有水麝鼩一种,目前仅见于门头沟深山山间溪流。
野鸭湖湿地公园
(二)湿地植物的发育地
地表土壤营养物质通过径流汇聚到湿地内,部分被湿地植被吸收,部分积累在湿地地表之中,这使湿地积累了大量有机质和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刘长娥,杨永兴,杨杨,2008),形成了多样的湿地植物植被。
北京湿地内共有植物127科503属1017种,占北京植物种数的48.7%(北京市湿地资源调查报告,2008),其中湿生、水生或沼生植物367种,占北京植物种数的17.6%。这些植物中,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1种,为野大豆;北京市一级保护植物有2种,分别是槭叶铁线莲和北京水毛茛;北京市二级保护植物有21种,包括宽苞水柏枝、芡、黑三棱、花蔺、茭笋等;2007年调查新记录植物(《北京植物志》未记载的植物,1992年版)22种。
》》北京湿地简介 湿地概念、北京湿地分布及湿地与城市演变发展
以上信息整理自首都园林绿化政务网,图片来源于百度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