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法国租界区历史文化详细介绍
导语 天津租界,是1860年至1945年期间,英国、法国、美国、德国、意大利、俄国、日本、奥匈帝国和比利时通过与满清当局签订条约在天津境内所占据的“国中之国”。各租界区之间,文化、制度、建筑风格甚至法律都不尽相同,往来穿梭于不同的租界区需要九大宗主国所批准的特殊证件。
天津法租界
Concession française de Tientsin
1861-1945
法租界是天津租界中大型公共建筑最为聚集的地方,著名的劝业场、西开教堂等重点文物坐落于此。
出租方 大清(1860年12月17日)
租借方 法国(1860年-1945年)
收回方 汪精卫政权(1942年3月29日)国民政府 (1945年)
(法租界没有独立旗帜,悬挂宗主国--法国之国旗)
法租界的行政体制与英国不同,当时法国的行政官员拥有很大的专制权力。天津法租界中,领事无权任免工部局长这一主持租界日常行政的最高负责人,该局长系由法国外交部直接任命的宫员来担任,并由该局长直接指挥租界的警察。从整体上来说,法租界的行政权由领事垄断,因而当时有人称法租界是“领事独裁制度”。法租界的选举人大会既没有立法权,又没有行政监督权。它们仅能选举工部局董事,后来只能选举部分董事或大部分董事,在选举结束后,它们便结束了当年的全部使命。董事的任期为2年,每年改选一半。董事会的人数多寡不一。天津法租界的董事会连同作为总董的领事共达9人,为各地法租界董事会规模之最。
此外,天津法租界的章程中还有一项特殊的规定,即是通过选举产生的4名其他国籍的董事,须是3个国家的侨民。这些由领事控制的董事会有权决定预算、决算,确定捐税的种类及捐率,审批减捐、免捐的申请,任免工部局雇员,规划市政建设,议决日常行政事务,并可以作为法人在各种有关的案件中充当原告或被告。同时,法租界侵占老细开地区后法租界工部局亦在老细开地区设立分局。
目前,现存的天津法租界政治活动的建筑有法国公议局旧址、原法国驻天津领事馆和法国兵营。
(图为杜总领事路与福煦将军路交叉的十字路口)
法国公议局
法租界---教育篇
新学书院(17中)Tientsin Anglo-Chinese College 始建于1902
法汉中学(21中) 始建于1895
圣若瑟女校(11中)始建于1926
圣路易学校(改造为天津香槟小镇酒店) 始建于1887
(图片为新学学院与圣路易学堂)
圣若瑟主教座堂,教堂前街,天津法租界(和平区西宁道11号老西开天主教堂)
法国公园(中心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