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王坟的文化底蕴
导语 七王坟村位于海淀区西北部,苏家坨镇西侧的妙高峰古香道旁,因村内有清道光帝第七子醇亲王陵墓得名,村庄由守陵者发展而成。村庄东临稻香湖,南临阳台山大觉寺,西临妙峰山,北临凤凰岭。
七王坟的文化底蕴
七王坟宝顶下的平台左右各竖一通两米高的青石碑。左边的碑阳面篆书(金文、小篆间有)“侧福晋颜札氏之墓”,立碑时间是“光绪八年岁在壬午”。碑首祥云腾龙间篆书“钦奉追封”。碑阴楷书奕譞悼颜札氏的七言诗。诗中虽有“流芳遗桂”等对颜札氏的溢美之词,但更多的是对皇太后的感恩。原来,慈禧为了笼络奕譞,不但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他,还挑了一名姓颜札氏的“秀女”,送他做侧福晋。诗文注脚里不厌其烦地罗列了颜札氏“自从选赐,历赐簪珥、衣服、银两,并命入宫禁二次”,“特赐珠钿蟒袍”,“恩赐白檀梵文牌,命殓时挂胸前”以及赐玉佩、荷包,派中使酹奠等。如此的恩宠,令奕譞感慨:“没受殊恩生拜赐,旁妻几见此哀荣。”奕譞对慈禧的感恩,多见诸于文字,府里建“恩波亭”,厅堂上悬感恩的牌、匾、联。连坟地上都竖碑铭记。
宝顶下的平台右边还有一通碑。碑首浮雕祥云,碑身周边雕花草图案。碑文为奕譞撰写的一篇记述文。“余生圹东南隅古松,完颜之朝已称乔木……”碑文记述了他的墓地(生前选定的墓地叫“生圹”)有一棵松树名“小青”。因“已就枯朽然”,他“伐置南墙外”并立碑“用示珍惜之意”。文章引述《日下旧闻考》和民间传说,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此地(旧为法云寺即金章宗香水院)当年有两棵古松,名大、小“青龙”。“大青龙”被某山僧砍伐,山僧后来遭了报应。当地人说,这两棵松树是“青龙”化身,是有灵异的。文章写得并不古奥,充满了生活情趣,似乎是一种安详、平静生活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