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王坟的历史由来
导语 七王坟村位于海淀区西北部,苏家坨镇西侧的妙高峰古香道旁,因村内有清道光帝第七子醇亲王陵墓得名,村庄由守陵者发展而成。村庄东临稻香湖,南临阳台山大觉寺,西临妙峰山,北临凤凰岭。
七王坟的历史由来
1868年夏天,曾经在奕譞府中服役的两个太监,告诉他,西山响塘亩的南面,有个“九龙口”,九峰环抱,景观非常好。奕譞就带了一个姓托的风水先生前去察看。耐人寻味的是,托某看了之后,也没讲出个所以然来,不知是水平不够,还是有别的隐情。秋季,奕譞又请了一个叫李尧民的人同往。李尧民精通风水学,他看了“九龙口”,认为山高地狭,不能采用,但他远远望见妙高峰时,连连叫好。一行人随后爬上妙高峰,李尧民四下勘察,称赞不已。他指着一棵古松的西北方位说,那里是来龙的“正脉”。奕譞大喜,当即决定,墓址选在那!
当时的墓地周围,最大的古松高达六丈多,还有一棵银杏树,围粗竟然三丈五尺!银杏树荫遮盖将近一亩地,上面结满果子,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奕譞命人把山溪引来,开出一水塘,放养一千多尾鱼,按风水的说法,叫做制造“生气”。
奕譞的陵地,是唐朝法云寺的旧址,金章宗时期,这里又是西山八院之一的香水院。由此可见,此地真的是风水最佳处了!第二年,七王坟开工。修建了六个年头,才告结束。这座园寝的地表布局是这样的:墓地的前方,是一百多级的巨石台阶,上了台阶,有一座高大的碑亭,碑亭后面,是一条月牙河,跨河一座弧形的石拱桥。桥后,又是一排台阶。再往后,便是飨堂(祭祀鬼神的房屋)。飨堂后的开阔地,就是奕譞的墓地。碑亭、飨堂等,都用油漆彩画作装饰,不但典雅,还经久耐腐蚀。在墓地宝顶的旁边,就是那棵古老的大银杏树。奕谖对它特别钟爱,因为,在他看来,这棵大树关系到他生前身后的运气。银杏树旁,原有一口泉眼,因年代久远,渐渐淤塞,奕譞将它加以清理疏通,并围上石栏,供一帮达官贵族们观光游乐。
园寝修好后,奕譞倒是在政治上很得意了一些年,但始终摆脱不了慈禧太后的猜忌和迫害。光绪16年,奕譞病死。他的葬礼按照帝王的仪式举办,慈禧太后亲自去吊唁。光绪18年,奕谖移葬妙高峰。至此,七王坟已经经营了二十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