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尺巷的故事典故

导语 “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除夕夜春晚,赵薇演唱的歌曲《六尺巷》亮相央视春晚,没想到从正月初一开始,便掀起了一股对六尺巷的关注、探访热潮。到安徽桐城去的游客,参观六尺巷是必备项目。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六尺巷门票地址、开放时间及故事典故。

  六尺巷的故事:

  安徽桐城历史悠久,人文昌盛,是清代最大散文流派“桐城派”的发祥地,有“中国文都”之美誉。1989年,桐城被列为安徽历史文化名城。在这座“穷不丢书,富不丢猪”的江淮城市,蕴藏着一条因“让他三尺又何妨”而名扬天下的六尺巷。六尺巷坐落在桐城市区西环城路的宰相府内(省康复医院内),东起西后街巷,西抵百子堂。巷南为宰相府,巷北为叶氏宅,全长100米、宽2米,由鹅卵石铺就的甬道幽深狭长、古韵依依、遗风犹存。就是这样一条幽深的、窄窄的小巷子,曾发生过桐城历史上一桩著名的宅基地权属纠纷案。

  据《桐城县志》记载,清康熙年间,桐城籍时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修治府第,拓宽界址,因地界不清与北边叶姓邻居发生争执,双方互不相让,官司打到县衙。张叶两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不肯退让半步。清官难断家务事。同样难断时间长久、界限不清、权属不明的老宅基地纠纷案。由于张叶两家皆为名门望族、高官富商,尤其是此官司牵扯到尚书张英大人,县令害怕招惹是非,引火烧身,不敢贸然裁决。于是官司越闹越大,沸沸扬扬,传遍十里八乡。

  张家人只好修书一封加急家信,快马加鞭,昼夜兼程,飞报京城求助张英凌驾司法,遥控断案,“摆平”叶家。张英大人扯阅来信,知晓缘由,并不生怒,只是淡然一笑,不予置评。然后,捻着胡须,稍作思虑,展纸运笔,笔走龙蛇,一首富有哲理意蕴的打油诗一挥而就:“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而后,将此诗叠好装入信封,命来人速速送回老家。

  张家人自然信心满满,翘首以待。不曾想,却等来一封礼部尚书大人让家人自退三尺、礼让叶家的劝和信。张家不愧为耕读传家、仁义礼智的书香门第,开过家庭会议后一致认为,“敬人一尺,人敬一丈”,拆除院墙,后退礼让,是纾解两家疙瘩的唯一良方。如锱铢必较、睚眦必报、大打出手,必将酿成两败俱伤,世代为仇的悲惨结局。于是乎,全家老少齐上阵,拆除院墙,礼让三尺。

  叶氏闻听此诗,目睹张家善行,感佩张英“宰相肚里能撑船”的雍容大度,羞愧难当,自知理亏,随后同样拆除自家围墙,后退三尺。张叶两家的嘉言懿行,不仅留下恭谦礼让、万古流芳的“六尺巷”,也留给人们无尽的思索和感怀。

点击关注本地宝
返回首页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本地宝产品
反馈 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