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凇岛其他信息

导语 雾凇岛在哪里?雾凇岛怎么样?雾凇岛位于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满族镇,距吉林市35公里。雾凇岛因雾凇多且美丽而得名。这里树形奇特,沿江的垂柳挂满了洁白晶莹的霜花,江风吹拂银丝闪烁,景色既野又美。 雾凇俗称树挂,为我国四大奇观之一。

  雾凇岛其他信息

  1.防寒:冬季吉林的温度很低,可达到零下20-30℃左右,所以来这里创作要做好防寒准备,除了保暖的羽绒服外,选择一双半高腰、防滑的雪地鞋也很重要,因为长时间的在户外既要保暖、防滑,又要考虑到防止向鞋里灌雪。

  2.摄影:选择全机械结构的相机,因为电子相机在低温下往往不能正常工作。低温下胶片会变得很脆,过卷时一定要匀速用力,以免将胶片拉断。为了加强拍摄的效果,不妨带几块滤镜,如偏振镜、渐变灰镜、拍黑白片可准备黄滤色镜、红滤色镜。还要有一支稳固的三脚架。

  3.雾凇分布:在吉林不只是雾凇岛,其它几个地方也可拍到雾凇。比如吉林市东南方丰满的南线、北线,过去都是拍雾凇的好去处,只是近年来城市发展快了,在沿江建了不少的楼堂馆所,纯自然的东西被不断破坏,逐渐地前来旅游的人多了,来摄影的人少了。市区的松江路中段也是如此,被现代化的高楼大厦装扮得洋味十足, 雾凇只是成为冬季里的点缀。所以要拍自然状态下的雾凇还是当属雾凇岛。近年来,一到春节,不知多少影友几百里、几千里甚至上万里来到这里,顶风冒雪赏雾凇,拍雾凇。

  雾凇历史记载

  中国是世界上记载雾凇最早的国家,千百年来,我国古代人很早就对雾凇有了许多称呼和赞美。早在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年—前476年)成书的《春秋》上就有关于“树稼”的记载,也有的叫“树介”,就是现在所称的“雾凇”。

  宋代曾巩《冬夜即事》诗 即有所载:“香消一榻氍毹暖,月澹千门雾凇寒。闻说丰年从此始,更回笼烛卷廉看。”:“齐寒甚,夜气如雾,凝于木上,旦起视之如雪,日出飘满阶庭,尤为可爱,齐人谓之雾凇。谚曰:‘雾凇重雾凇,穷汉置饭甕。’以为丰年之兆。”宋人称“雾凇”,而“以为丰年之兆”。其观念很可能源于雾凇的古名“树稼”。

  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著名的《湖心亭看雪》一文中亦有曰:“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雾凇形成原理

  雾凇是一种附着于地面物体(如树枝、电线)迎风面上的白色或乳白色不透明冰层。它也是由过冷水滴凝结而成。过冷水滴(温度低于零度)碰撞到同样低于冻结温度的物体时,便会形成雾凇。当空气中的水蒸气碰上物体马上凝华成固态时便会结成雾凇层或雾凇沉积物。雾凇层由小冰粒构成,在它们之间有气孔,这样便造成典型的白色外表和粒状结构。由于各个过冷水滴的迅速冻结,相邻冰粒之间的内聚力较差,易于从附着物上脱落。被过冷却云环绕的山顶上最容易形成雾凇。

  雾凇分为两种,硬凇和软凇。

  硬凇

  (英文:hard rime)和水凇与霜、露都是由于空气和地面物体之间存在着温度差而形成的。但是,形成硬凇和水凇的温度差是由天气变暖而引起的,形成霜、露的温度差却是由于地面物体辐射冷却所引起的。所以,它们所反映的天气条件不同,附着的物体也不尽一样,它们是不同的天气现象。

  软凇

  (英文:soft rime)是一种白色沉积物,水珠在半冷冻雾或薄雾冻结的外表面凝结,无风或微风状况下形成。软雾凇通常可见于结冰树枝的迎风面、电线上、或其他固态物品。软雾凇在表面上与灰白色的霜相似,然而软雾凇是由水蒸汽冷凝成液态水滴(先雾、雾或云),然后到一个表面形成。灰白色霜则是直接由水蒸气淤积成固体冰。灰白色霜的沉重涂层,称为白霜,在外表上与软雾凇非常相似,但形成过程不同:它在没有雾,但是非常高的相对湿度(90%以上)和温度低于- 8摄氏度(18°F)条件下形成。软雾凇的外观十分像洁白的冰针簇:他们很脆弱,可以很容易地被抖落。因为软雾凇是小液滴尺寸,缓慢的液态水冲积层,高度的过冷,还有迅速消散的熔化潜热。

  攻略制作队伍顾问:吉林雾凇岛地主:付勇海先生 电话:0432-4978114

  摄影:林海中 李柔韧 立亚 虫草

  行者:

  本攻略最后修订时间:2014年11月12日

点击关注本地宝
返回首页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本地宝产品
反馈 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