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爨底下村文化与民俗

导语 北京爨底下村在哪?好玩吗?怎么去爨底下村?爨底下村又有哪些景点呢?跟着小编去看看吧!

  爨底下村文化与民俗

  爨底下村重文化与“伦理”教化

  重视耕读和“伦理教化”,追求读书——科举——仕宦之路和儒道伦理精神养身齐家。在清代同外界交往频繁,村民视野开阔,渴求获得更多的知识,村中开设了几家私塾,大部分适龄儿童都读过书,部分人考上学堂。

  古村重视教育已形成传统,就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日本侵略者烧村、杀人的情况下村内的学堂仍在山洞里坚持教学、至今还保留着“抗日小学”遗址。由于重视教育,村民文化素质得以提高,人才辈出。在历史上村内有中举者多人,新中国时期有国家高级将领、驻外大使及部、司级官员多人,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重宗教血缘的维系

  爨底下村为韩氏家族聚居的村落,村落建设与发展还得力于宗族血缘的维系。在村内重视立家谱、订族规、祭祖坟等,增加宗族的凝聚力,以求同族福祸与共连之一心,以强烈的家族和乡土观念推进了家园建设和发展。这也是推动古村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宗族血缘推崇的爱家、爱国思想和伦理道德规范村民行为的教化下,村民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历来是报国献身的精神。古村民风纯朴,村民对国对家有着炽热朴素的爱,当国难当头,日本侵略者入侵家园之时,当时仅有108户的村庄,就有70余名青年先后参军,其中有34名烈士为国捐躯,另有30多人随军南征北战。还有“抗日小学”七童子徒步去延安参加革命的佳话等等,展示了村民爱家爱国的民族精神和事迹。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民间习俗源远流长,传统文化与习俗文化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它具有群众性、时代性、民族性、地区性和稳定性。民间习俗活动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人们信仰、文化、情趣的生动写照,是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爨底下村的民间习俗活动始于明代中期,建村时活跃于清代和民国初期,至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在这500年的漫长岁月里,民俗活动也随着村落的兴衰而浮动,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变化。

  本村的香会就是民俗活动的组织,香头是民俗活动的组织者,下设执事若干,每年的各项民俗活动都由香头召集执事开会,负责主持操办。爨底下村村民崇拜神,开展多种祭神活动。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本地宝产品
反馈 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