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簋街有什么好吃的?簋街美食推荐(图)
导语 北京簋街有什么好吃的?簋街是北京最著名的一条小吃街,这是一条24小时昼夜营业的食街,被称为是北京的餐饮一条街。这条街在今天也是京城美食集中展示的一个绝好场所。小编为您推荐北京簋街美食。
这是一条24小时昼夜营业的食街,愈夜愈火暴,因而成了喜欢过夜生活的人常去的地方。特别到了周末,不少人一头扎进簋街的人群中,让美食加扎啤的生活延续到凌晨,不亦乐乎!这里的小店极其适合三五好友把酒言欢,店面不大,装修陈旧,却总有那么几道小菜令人回味无穷,香辣蟹、水煮鱼是簋街长盛不衰的名菜;烤鱼、羊蝎子、红焖羊肉则是簋街率先创出的特色菜;而麻辣小龙虾更是簋街吸引过往食客的招牌菜。如今的簋街已经形成了拥有80多家餐馆,汇集川、鲁、苏、粤、清真、韩国料理、日本料理、烧烤、火锅、东北菜等众多风味的“不夜街”,在这里您想吃什么美食都一应俱全。
如今簋街的意义已经超出了餐饮的范畴,成为北京夜生活和饮食文化的一个缩影,在北京人的心里,簋街不可或缺。北京人喜欢簋街,是因为可以在那里得到放松;游人留恋簋街,是因为在那里可以吃到特色美食。是社会的变迁造就了簋街,老板的精明发展了簋街,食客的捧场繁荣了簋街,作为北京著名的一条特色商业街,簋街保留了古老而神秘的风格,也建起了许多现代化的建筑,今后簋街的夜晚将更加美丽、更加诱人。感受簋街的氛围,体验簋街的特色,品尝簋街的中国美食!
品街
(1)名字的来历
据说是来自老北京的“鬼市”。东直门早年以贩卖杂货菜果为主,后半夜开市,黎明即散,摊主以煤油灯取亮,远处看上去鬼影憧憧。在改革开放后,东直门内大街两侧慢慢出现了很多饭馆,而且这里的饭馆白天很少有人光顾,但到了晚上却门庭若市,车水马龙,大部分门脸儿都一直开到凌晨三四点钟乃至通宵,因此又被人称作“鬼街”。后来因“鬼”字不雅,人们用同音的“簋”字代替,由此得名“簋街”。
(2)历史渊源
清朝年间,由于城门即当时的城乡结合部,所以城门内自然形成了最初的早市。那些以贩卖杂货菜果为生的摊贩们后半夜开市,黎明即散,摊主以煤油灯取亮,远处看上去灯影憧憧,再加上整条街上比肩相邻的棺材铺和杠房,故名“鬼市”。
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鬼街”的餐饮已经在北京家喻户晓,很多人也看到了这里巨大的商机,在政府积极扶持下,逐步发展成为东内餐饮一条街。
但是,鬼字终究不雅,于是东城区考虑为“鬼街”易名。但是老板们怕易名坏了风水,后来有人发现了字典里有这个音同字不同的“簋”字,并且还和吃能沾上边,就开始积极宣传,并且在东直门立交桥“鬼街”一侧的桥头做了一个“簋”的大铜塑像,于是就有了现在这个远近闻名的“簋街”。
(3)特有文化
住在“簋街”周围的老人们有一种传说:因为东直门在清朝是运送死人的城门,所以到了夜里,鬼都要进城吃饭,因而形成了如此繁荣的夜市。
簋街的餐饮格局是一个哑铃形状,两头大中间小,最火的餐馆在东西两端。簋街东西两头的饭馆开一家火一家,中段却比较冷清。据分析有两方面原因,第一是中间的饭馆不如两边的交通方便,第二是中段的饭馆数量较少,气势比不了东西两端。
簋街的意义已经超出了餐饮食肆的范畴,成为京城夜生活和饮食文化的一个缩影,在北京人的心里,簋街已经不可或缺。
三五年前,单就这个“簋”字,就难倒了不少英雄好汉。而如今,不但不少人能认出这个字,而且大都知道它指的是什么意思。吃东西让人见识了一个并不常用的文言字,有点意思。而“簋”又与“鬼”同音,写出来是“簋”,说出来念出来是“鬼”,增添不少悬念和神秘感。
簋街的店面大小不一,消费水平也不一样,有可以容纳10~20人的街边小店,如贵州酸汤鱼、天上天麻辣烫等,在这里您仅需花上几元钱就可以满足您的胃;也有可以容纳20~50人的餐馆,如晓林餐厅、重庆烧鸡公、新疆快乐餐厅等,在这您只需消费几十元就可以美餐一顿;还有可以容纳50人以上的大饭店,如乐府酒楼、花家怡园、同利园等,一样的物超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