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杨柳与现代植物分类区别
导语 杨柳飞絮科普宣传小视频:介绍杨柳飞絮形成的原因,杨柳树城市绿化的重要生态功能和价值,以及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治理杨柳飞絮的措施。
生活不止眼前的烦恼,还有美妙的杨柳诗词和飞絮轻飘的远方!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飞絮给古人的印象是浪漫而富有诗情画意。在我国古典诗词曲中,杨柳是最常见的意象之一,也是最优美动人、缠绵多情的一个意象。仔细而深入地探究杨柳意象在古诗中的作用,对于了解古代文化传统,提高民族文化素养,增强诗词鉴赏能力和文化自信是大有裨益的。
1、古诗词中杨柳与现代植物分类区别
许多人在读到这些诗词时,可能会以为这些诗句中所提到的“杨柳”是杨树和柳树两种树的并称,其实不然,这些诗句中的“杨柳”都是指柳树,而与现代植物学分类中所说的杨树没有任何关系。其证如下:清代张英等奉敕于康熙年间编撰而成的类书《渊鉴类函》中“杨柳”条目下诸多的古诗文例句中“杨柳”词义均被解为“柳”。而当代《汉语大词典》中所收录的以“杨柳”为词素的三音节词十余条,其中的“杨柳”的意思亦皆为“柳”,如“杨柳腰”就是“柳腰”的同义词。“杨柳何时归,袅袅复依依。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些诗句中所提到的杨柳明显地都是指柳树(确切地说是指垂柳),因为现代植物学意义上的杨树叶圆、树高、枝挺,是绝无”依依“、”袅袅“之态的。
其实,现代植物分类学意义上的杨类植物在我国古代被称作”白杨“、”青杨“、”天杨“、”癷杨“等,而我国古代诗文典籍中所说的”杨“是”柳“的一种--蒲柳。对此,我国古代最早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为秦汉时期的学者对春秋战国秦汉旧文进行增添修改而成)《尔雅》的《释木》篇中就有如下记载:”柽,河柳;旄,泽柳;杨,蒲柳。也就是说,在我国古代,“杨”、“柳”是同义的。有了上述认识,我们对古汉语文化上的一些困惑便可迎刃而解。例如,《战国策·西周》中有这样一个典故:“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在该典故中善射者所射的明明是柳叶,可由此概括而成的成语却为“百步穿杨”;我国神话传说中观音菩萨手持的净瓶名为“杨枝净水瓶”,可瓶中插着的却是柳枝;唐代诗人刘禹锡受民歌影响而创作的“杨柳枝词”诗体,又名“柳枝词”。
2、民间风俗和逸闻趣事
民谚曰:“五九、六九,顺河看柳。”“西城杨柳弄春柔”(宋·秦观《江城子》),“漏泄春光是柳条”(唐·杜甫的《腊日》),自古以来,柳树以其婀娜多姿的风采深受人们的喜爱,形成了许多与柳有关的民间风俗和逸闻趣事。
插柳游春:我国古代有寒食节那天家家门前插柳枝的风俗。到宋代时,这种习俗更盛,不仅门前插柳枝,而且还在头上戴个柳条帽圈,坐着插满柳条的车子、轿子,到郊外踏青游春。至今,还有不少人在清明节扫墓时把柳条插在坟头上以示纪念。
折柳送别:折柳赠别之俗始于汉朝。古人赠柳,寓意有二:一是柳树易生速长,用它种友意味着无论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而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著情意绵绵;二是柳与“留”谐音,折柳相赠有“挽留”之意。
柳树姓杨:公元605年,隋炀帝杨广下令开挖通济渠,并在大堤两岸栽植柳树,还御笔亲书把自己的姓赐给了柳。这样,柳树就又有了“姓杨”的称号。
植柳思乡:唐代文成公主远嫁西藏松赞干布时,特地从长安带去柳树,种植在拉萨大昭寺周围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因此,这些树被称为“唐柳”或“公主柳”,现已成为汉藏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以柳喻美:因为柳枝轻柔细长,姿态婆娑,十分动人,所以古人还多以柳喻美丽的女子。如“柳腰”是说服女子身材苗条,腰枝柔软得像柳条;“柳眉”是说女子的眉毛细度秀美,像初生的柳叶。
诗人们以“柳”为自己诗作中的主角,具有着深厚的民文族文化基础,是我们民族博大的文化土壤,孕育了诗人们心中的“柳”。有人将古诗中的“柳”归纳为八类,摘录如下:
1、“左公柳”。清人杨昌浚在赞誉骁骑将军左宗棠的诗中云:“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以柳示春,绿柳就是春天的标志。
2、“灞陵柳”。李白诗云:“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唐人送别,折柳相赠,意欲“挽留”。以柳与“留”谐音,象征友情绵长,永志不忘。清人周志蕙名句“古渡欲牵游子棹,离亭留赠旅人鞭”,就是描摹折柳赠别之俗的。
3、“隋堤柳”。李商隐《隋宫》中云:“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以柳吊古,发年华易逝、世事频更之感慨。韦庄“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就是对六朝的怀故发思。
4、“宛城柳”。贺铸诗云:“宛溪杨柳,依旧青青为谁好?”以柳喻相思春情。吴文英有“一丝柳、一寸柔情”词句。朱淑真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更是妙笔生花,以柳暗示爱情初萌的欢悦。
5、“沈园柳”。陆游《绝句》云:“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以柳怀人、伤情难诉。
6、“章台柳”。韩翊诗云:“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以柳暗喻其宠妓。“眠花卧柳”、“烟花柳巷”,柳即指落入烟花的女子。
7、“寒食柳”。据《荆楚岁时记》载:“寒食日,皆折柳插门。”张炎诗云:“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以柳寄思亲恋乡之情。倪瓒“旧家应在,梧桐霞井,杨柳藏门。”以柳感怀游子乡情。
8、“金雪柳”。李清照《永遇乐》中云:“铺翠冠儿、拈金雪柳,簇带争济楚。”以柳妆扮,更添女儿几分娇美。常言道“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就是这个道理。
3、杨柳诗词摘录: 40首
例如:
《临江仙·寒柳》 清代 纳兰性德
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
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湔裙梦断续应难。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唐·贺知章《咏柳》
2、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蝶恋花》
3、一丝杨柳千丝恨,三分春色二分休。--元·薛昂夫《最高楼》
4、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唐代李白《忆秦娥》
5、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温庭筠《菩萨蛮》
6、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晏几道《青平乐》
7、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宋·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8、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周紫芝《踏莎行》
9、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10、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11、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2、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落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刘禹锡。唐《杨柳枝》
13、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高鼎《村居》
14、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15、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6、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17、 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张籍《蓟北旅思》
18、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唐·韩愈《晚春》
19、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宋·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20、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宋·晏殊《踏莎行》
21、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宋·王安石《清平乐》
23、小园桃李东风后,却看杨花自在飞--宋·王令《瀹瀹》
24、春尽絮花留不得,随风好去落谁家。--唐·刘禹锡《杨柳枝河九首》
25、芳蹊密影成花洞,柳结浓烟花带重--唐·李贺《春怀引》
26、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宋·张先《剪牡丹》
27、卷絮风头寒欲尽。坠粉飘香,日日香成阵--宋·晏殊《蝶恋花》
28、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宋·吴文英《浣溪沙》
29、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无名氏《送别》
30、黄河远上白云间,孤城一片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凉州词》
31、春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晏殊《诉衷情》
32、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晏殊《破阵子》
33、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
34、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35、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雍裕之《江边柳》
36、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毛泽东
37、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
38、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
39、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冯延巳《鹊踏枝》
40、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欧阳修《采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