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季旅游攻略—美食篇
大栅栏西街上的老北京火锅
作为北京火锅的FANS,我实在太崇拜发明火锅的人了,虽然不知道他是谁。据说在一万年前,人们就发明了陶制的鼎(最早的容器),一般为三足两耳,容量非常大。最初,只要是可以吃的食物,通通都扔进鼎内,然后在底部生火加热,将其煮熟,当时叫做“羹”,这就是最早的火锅了。而火锅真正兴旺起来,要算清朝时期。那时的火锅不仅在民间流行,而且还是相当著名的“宫廷菜”,连乾隆皇帝也是火锅的铁杆粉丝。史料记载,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正月初十,乾隆皇帝办了530桌火锅宴。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乾隆皇帝又于清嘉庆皇帝登基时大摆“千叟宴”,全席上了1550多个火锅,其规模可谓登峰造极,令人惊叹。数百年前,火锅还可以是宫廷美食,但现在估计没有人会宴请领导或上级吃火锅,也没有人会在商务宴请时选择火锅。火锅就是家人朋友之间尽情享乐的盛宴。
作为土生土长的北京爷们儿,我的人生成长仿佛也是北京火锅的发展史。北京的冬天,火锅是永远的主旋律。不同于南方火锅的精致,北京的火锅像北京人一样豪爽与大气,不拘小节。记得小时候北京火锅只有传统的铜锅涮肉,每到冬天父亲都会买回大块的羊肉和大白菜,中饭和晚饭就一块涮了。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北京就像一座火锅博物馆,不仅有传统的铜锅涮肉,还有重庆的麻辣火锅、云南的野生菌汤锅、广东的海鲜火锅、山东的肥牛火锅、湘西的狗肉火锅,甚至还有日本的锄烧火锅……
其实想一想自己为什么这么喜欢火锅的原因也很简单,它在我的记忆中总与快乐相随。小时候是和家人一起吃火锅,长大后火锅是我和发小们聚会的主题。北京如此之大,但对于我们这些男人来说又是如此之小。我们一群爷们总不能手拉手去逛商场,也不能去电影院,只有火锅成为了我们唯一的主题。
虽然北京的夏天也有很多火锅店开得热火朝天,味道是一样的,但总没有那种酣畅淋漓的感觉。只有到了冬季,火锅仿佛才被赋予了灵魂。北京的冬天总是来得那么的突然,让人毫无防备,也让人惊喜。每年冬天的第一场雪像一个节日一般到来,猫冬就此开始,庆祝活动自然是吃火锅。不记得和发小们从什么时候开始每年的第一场雪一定要出来吃火锅,但这个习惯一直持续了多年。
在漫天飞雪的日子中和发小们吃火锅是件快乐的事,不只因为火锅热闹自由的进餐形式和美味的口感,更让我喜欢的是火锅中没有那些麻烦的上下等级关系,没有需要小心翼翼的社会关系,只有单纯而自由的感觉。在我的工作中,我是一个沉默老练的员工,而在和发小们的火锅聚餐中我就是一个话唠。那些NBA明星、欧冠、八卦等等话题都随着羊肉片与毛肚打开我的话匣。
在北京漫长寒冷的冬季,餐厅外是穿得像棉花包一般的行人,室内是冒着热气的火锅,再也没有什么比火锅更让人自在的了。
TIPS
聚宝源:京城首屈一指的铜锅涮肉
如果说这里是京城第二火的铜锅涮肉店,恐怕没人敢自称第一。很多人大老远开车过来,就为了这一口。赶上饭点,如果没有预定,等两个小时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手切羊肉是必点招牌菜,鲜嫩无敌,一点都不膻。1元一个的烧饼非常惊艳,酥香酥香的每一口都好幸福!牛百叶、高钙羊肉、肥牛眼肉也都不错,但是虾滑、鱼滑什么的就算了,来这里还是好好吃牛羊肉吧!(地址:西城区牛街西里商业1号楼5-2号。人均消费:60元左右)
香草香草云南原生态火锅:名不虚传的野生菌汤锅
很特别的云南野生菌汤锅,据说是由“云南第一汤”的传人研发出来的。招牌锅底菌王奇香锅采用名贵的松茸、牛肝菌、虎掌菌等十多种云南特有的野生菌和老母鸡一起熬制而成。开涮之前,先喝一碗汤,浓郁鲜香,把身体的寒气全都驱走了,果然名不虚传。建水香豆腐、鲜花虾丸、香草肥牛几乎桌桌必点,味道很赞。(地址:海淀区苏州街55号名商大厦2楼。人均消费:7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