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八水院有哪些:双水院
导语 金朝金章宗在金中都(今北京广安门一带)的西山修建了八大行宫,由于这些行宫均水源充沛,因而也被称为西山“八大水院”或“六大水院”。今天啊,咱就看看这“西山八水院”有哪几处。
7、双水院
金、辽八大水院之双水院,明称“香盘寺”,现存遗址,位于石景山区翠微山中黑石头乡双泉寺村。
金章宗完颜璟在执政期间(1190—1208)于金中都郊外的西山修建了八大行宫,史称为西山“八大水院”。
双泉寺即为其中之一的“双水院”。双泉寺因其所在之处有双泉故而得名。此处东西北三面环山,西有小路通天台山,如众星拱月,寺院不大,但为西山名刹。泉水从寺后山麓涌出,砌石池汇聚寺中,然后再从寺中流入河谷,自然形成两股小溪。在全盛时期,这里苍松翠柏,泉流飞瀑,润石嵌空,山峦清秀,水景甚美,东北二里处即黑龙潭。
据清《日下旧闻考》记载:金章宗于明昌五年(1194)御诣建造此寺,以便于夏季避暑之用,从此开始建寺。明宣德年间(1426—1435)、成化年间(1465—1487)两次重修,成化年间将此寺改称为“香盘寺”。到了明嘉靖年间(1522—1566),双泉寺经过修葺焕然一新。清光绪九年(1883),又经慈禧近侍太监刘印诚出资重修。
据说清朝光绪年间的重修是因为慈禧近侍太监刘印诚因玩弄诡计而得到了一笔赃款,由于数额过大,不 免后怕。故他向慈禧作了坦白,慈禧念他还算老实,就没有处罚他,还让他“看着花吧”。结果,刘印诚就用这笔钱重修了双泉寺,并且扩建了门前的双泉桥,改名为“万善桥”。双泉桥是为金章宗来双泉寺避暑而专门修建的,明弘治七年(1494)曾为此桥立一碑,由翰林院修撰、云间钱福撰记。清光绪九年(1883),负责扩建的贾二、贾五两位石匠,在施工中专心赤诚,将包工剩下的一千两白银归还捐钱修桥的刘印诚,刘感其二人笃实憨厚,便让他俩看管双泉寺,并在此养老送终。
该寺原有建筑规模宏大壮观,有大殿三间,配殿、厢房若干;并有泥佛、铁佛、铁钟、黑龙壁画等物,寺北还建有一座祈福塔。但如今寺内建筑大部被毁,残存无几。现在的双泉寺还剩有一小型四合院式的平房建筑,且残破不堪。在山门外遗有两方清碑,左侧一方风化剥落,只字不存;右侧一方《重修翠微山双泉寺记》系谢祖源撰,梁耀枢书,清光绪年间(1875—1908)所立。寺内还有一方明碑,无撰人姓名,明嘉靖元年(1522)立,此外,还有石佛像两尊。
如今寻访双泉寺可由山间小路直达村内寺前,虽寺前泥泞土方,山门前却有一棵古松傲然挺立,证明此处曾为皇家圣迹的辉煌。庭院的残墙斑驳,砖石外露,在庭院的空间内挺拔着四棵古树松柏就象卫士般成四方型站立院中,仍有捍卫这一“双泉水院”的不屈之感。(来源:卍善无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