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过燕京八景 你知道通州八景吗?(图)
导语 “通州八景”,首次出现于明代嘉靖乙酉年(1594)年刊刻之《通州志略》创刊中。依次为:古塔凌云、长桥映月、柳荫龙舟、波分夙沼、高台从树、平野孤峰、二水会流和万舟骈集。
“通州八景”,首次出现于明代嘉靖乙酉年(1594)年刊刻之《通州志略》创刊中。此前通州无志。南京史部尚书杨行中,因“素远严嵩”,终被“嵩党劾罢”归家通州。乙己年(1545),其应知州汪有执之请,约集数名痒生“相与搜罗”,广泛调查,编篡《通州志略》,丙午年(1546)初稿成,丁未年(1547)十月二稿成,越年“仲春朔日”(1549年3月29日)杨行中序成,“望日”(4月13日)汪有执审后作后序成,遂付梓而成书。
“通州八景”被编列于卷之一,“舆地志景致”栏目中,依次为:古塔凌云、长桥映月、柳荫龙舟、波分夙沼、高台从树、平野孤峰、二水会流和万舟骈集。在每景名下以小字简记其方位、里距与概况:又于卷之十三末卷“艺文志诗类”栏目中,刊有通州分守王宣所赋之“通州八景”诗八首,每景一首七律,绘声绘色,予以赞美。可见,“通州八景”在志书中具有重要地位。后在康熙版、雍正版、乾隆版、道光版《通州志》中,八景及其赞诗传载不佚,而光绪五年版《通州志》除只传载八景外,而改载咸丰进士、诗人王维珍和李焕文八景诗各八首,赞诗有所变化。
古塔凌云
景在大运河北端西岸通州旧城北墙内。塔为燃灯佛舍利塔,北周时创建,唐贞观七年复建,辽代重建,元大德间、明成化间均予以维修,故有“古塔”之言。形制为八角十三层实心密檐式塔,由须弥座、塔身与塔剎组成,全高56米,为北京地区最高之塔,且全塔砖表涂白,故有“冰虬峭立倚云霄”之句。因原塔索悬凤铎较少,故有“铎声清引天边鹅”之景;但此塔在清康熙十八年地震中身圮,三十七年又重建而成,于每椽和每角各悬铃一枚,共悬铃2248枚,为全球塔上悬铃数量之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