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冷门好玩的地方:阅读·博物·穿越

导语 北京旅游好玩的地方,优质冷门十大原创游玩路线超强汇总,下面就列出个人走过的、很喜欢的10条路线,每条线基本都是人少、幽静、风情十足,一日游优哉游哉足够,无论是闺蜜溜达、情侣牵手还是泡文艺女青年(大雾)都好使。


  第10条:阅读·博物·穿越——北京优质冷门路线

  我一直觉得,任何城市都是有时空层次的。过去时光里的东西固化下来,在如今的三维空间中打下烙印。

  在城市中漫步而行,如果有心,就能够体会到这种微妙的穿越,私人的感情,历史的纠葛,光影变幻,一瞬之间百年已过。一切都像碎沙,终究握不住,将从指尖消失,走过的路,下一秒也与我无关,只有属于城市的时间在延续。

  【【【本期线路:】】】

  首都博物馆

  月坛公园

  国立蒙藏学校旧址(原民族大世界)

  西什库教堂

  CAFÉ 1901

  元万松老人塔(正阳书局西四分号)

  1、首都博物馆

  大概国家博物馆位置太核心、形象太丰满,首都博物馆就很少被人提起。但实际上,这里也是一个宝库。

  除了常设的北京历史文化展、老北京民俗展、燕地青铜展等,还常有一些很棒的特展,包括吴哥窟文物艺术展和海上丝绸之路展等。大气、人少、还好看,这种博物馆也就在帝都才能见到,别错过。

  首都博物馆

  2、月坛公园

  出了博物馆,向北过两条大马路(也可以打车),可以到月坛公园(门票1元/人)。很遗憾,由于一些历史原因,月坛公园看不到月坛了,只剩一些钟楼等古建筑。

  月坛公园的长廊

  月坛

  不过这个小小的公园还是非常招人喜爱,天气好的话可以自带食物在此午餐。绿植覆盖的长廊、小巧的亭台、水池、石榴园,都是休闲的好场所。偶遇老年戏曲团在此练习,一丝不苟,令人敬佩。

  月坛公园的亭台水池

  月坛公园的石榴园

  3、国立蒙藏学校旧址(原民族大世界)

  如果天气和脚力允许,可以从月坛公园沿月坛南街、广宁伯街、辟才胡同,向东路步行1.7公里,到西单附近。在君太百货前面的天桥上向东侧看,可以看到『国立蒙藏学校旧址』在修建的模样。现在看起来,拆得乱七八糟,还是挺狼狈的。

  但是鉴于原来占用这里的『民族大世界』商场,已经于2013年迁出,于是这片旧址还是有望恢复原貌、向公众开放的。也许小伙伴们有人曾经在民族大世界里买过衣服?哈哈,那么你也曾经走入其中。

  修建中的旧址

  当时商户密集,很多地方窄得只容一人走过;如今瓦砾遍地,不识旧日模样。但这里也曾经是高官住宅、公主府邸,曾经是曹雪芹写『红楼梦』的地方,也曾是民国政府开办『蒙藏学校』的地方。未来也许会变成另一个修葺一新的『景点』。

  4、西什库教堂

  从国立蒙藏学校旧址到西什库教堂也有将近2公里的距离,地铁或打车均可。不过如果你愿意走走,经过西皇城根南街的时候,可以看到礼王府的大门。

  西什库教堂大门

  西什库教堂

  西什库教堂大概是北京城区内中西结合得最紧密的一座教堂了,哥特式的主体建筑,加上两边纯中国风的碑亭,带给人奇妙的视觉感受。当年它曾经是北京城最高的单体建筑哦,也曾经在『庚子事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如今也仍是重要的宗教场所。

  西什库教堂

  5、Café 1901

  如果和我一样一直用走的,估计西什库教堂结束后已经累得不行,刚好可以来咖啡馆里歇歇脚。推荐这家咖啡厅的原因是,它本身就占据了一座古建筑——西什库教堂的配楼。

  1901 cafe

  1901 cafe

  这座三层的咖啡厅,环境没说的,复古、典雅、怀旧,足够满足文艺小清晰们。吃的东西也不错,尤其是咖啡和鲜榨果汁。不过网络和卫生条件就没有那么出色啦。

  好想在一层到二层的大木楼梯上拍写真啊,瞬间穿越到民国。

  喝完了才想起来拍照……

  6、元万松老人塔(正阳书局西四分号)

  从咖啡厅出来,向西沿着西安门大街走到头,左拐,就到了万松老人塔的小院。

  正阳书局西四分号

  不得不说北京真是个神奇的城市。即使在西四这样繁华热闹的街区,也有这如异空间一般的院落存在。一进院门,外面的车水马龙似乎就变成了平行世界,里面只有宁静的阅读空间、资料室、书店、旧桌椅搭成的座位,还有一只招牌大花猫,懒懒的睡着——猫永远比人懂得什么叫做『宝地』。

  万松老人塔

  镇局之喵

  万松老人塔是元代佛教大师万松行秀的墓塔,有一千年的历史,曾经被羊肉店、理发室、牙科诊所、电器商店、药店、饭馆占据,很晚才修缮成为公共空间。

  附近的砖塔胡同,也是由这塔而得名的,是北京最早的胡同之一,有鲁迅、老舍、张恨水等人的曾住地、故居,也有缸瓦市教堂等建筑。是『北京胡同之根』。

  阅读空间

  而小院本身是由西城区政府打造的『非营利性公共阅读空间』,名为『砖读空间』,有大量关于老北京文化风俗的书籍资料,旧书颇多。

  在一日行走的末尾,在这里停下,读一本关于城市的书,藉此方式,我们也能与北京和在北京行走的自己,距离更近一点。

  声明:

  公号内容版权归farname个人所有

  不允许擅自转载或二次修改

  转载或合作请豆邮,或邮件至aregoingto_farname@qq.com

  扫码关注farname的个人公号~

点击关注本地宝
返回首页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本地宝产品
反馈 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