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区非遗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导语 北京各大博物馆内的珍宝或许您早已熟悉。其实,在北京每个区的博物馆里,也有很多厉害的宝贝,馆藏各具特色。下面,小编就带您看看这些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2东城区非遗博物馆

  2015年6月刚刚开馆的东城区非遗博物馆,位于东城区文化馆二层,是本市首家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博物馆,开馆展出玉雕、风筝、火绘葫芦、花丝镶嵌等数十个非遗项目的180余件精品。

  镇馆之宝1、北京补花作品《清明上河图》

  这幅北京补花《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北京补花传承人崔洁。作品共制作有两幅,一幅被选为国礼赠送给联合国粮食组织,现藏于总部所在地意大利罗马;另一幅即为东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正在展出的这件。

  补花是北京特有的汉族传统民间工艺,以补代绣,制作所用的原料为染制的各种颜色的绫绢、各种颜色的丝线、棉线、纸国画颜色等。这幅丝绫堆绣将原画的无色彩改为有色彩工艺装饰画面,整个画面制作精良,人物,风景,舟船,楼阁造型精准细腻。虽然只用一般的丝绢绵线做材料,却达到了中国画古朴素雅、格调尊贵的艺术效果。

  镇馆之宝2、象牙雕刻作品《大唐贵妃图》

  在一整根1米高,25公斤重的象牙上,经过设计、凿活、开脸、铲活、磨光等步骤,刻画出活灵活现的贵妃、鸟兽和花卉等形象。象牙雕刻作品《大唐贵妃图》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象牙雕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柴慈继在2003年制作完成。这在柴大师所作的象牙雕刻作品中也是独树一帜、极富特色,创作风格在传统中融汇着浓厚的现代气息,充分利用现代雕塑技法及古典创作模式,使古老传统的牙雕艺术与现代审美意识完美结合。

  该作品于2003年获“西湖博览会”银奖、2006年被上海第五届大师精品博览会评为金奖、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评为“第二届中国礼品设计大赛”金奖。

  镇馆之宝3、铜胎掐丝珐琅作品《候丰地动仪》

  铜胎掐丝珐琅《候丰地动仪》,是景泰蓝制作技艺传承人戴嘉林的代表作品之一。戴大师是“人民大会堂装饰灯”、国家体委送国际奥委会礼品“70寸奥运大瓶”、北京市政府赠香港特区礼品“普天同庆大瓶”的作者。其作品独具风格,被许多国家地区收藏并多次参加国家、省市级大型展览,多次荣获金奖。

  这件地动仪通高170厘米,直径175厘米,是根据汉代张衡候丰地动仪外型,结合景泰蓝工艺,按原尺寸设计制作。作品主体部分为铜胎掐丝珐琅。先后经过设计出图、制胎、掐丝、黏贴、烧焊、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八条金龙及八只蟾蜍的制作采用了錾刻工艺。

点击关注本地宝
返回首页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本地宝产品
反馈 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