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盆景介绍
导语 北京本地宝为您提供颐和园苏州园林盆景精品展时间、地点及交通情况,苏州历来为文人荟萃之地,以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为代表的“吴门画派”为苏州园林创作了大量的诗文和画卷,而盆景艺术长期受这种文化艺术的熏陶,逐步形成苏州盆景的区域特性和独特风格。
在中国的盆景中,苏州盆景起源较早,发展较快,与“扬派、川派、海派、岭南派”并称为中国盆景五大流派。苏州盆景成于唐宋,兴于明清,盛于当代。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隐石湖时,就曾以英石、灵璧石、太湖石制成盆景,置于几案,并冠以“天柱峰”“小峨眉”等名称,以供观赏。明代开始,苏州的盆景艺术已较为普及,富户叠山造园、平民设盆置景。到了清代,虎丘山塘一带盆景制作十分兴盛,较大的盆景园圃就有10多家。上世纪三十年代,文学家周瘦鹃参与盆景技艺的复兴后,苏州的盆景再度引起人们关注。
中国盆景艺术大师——周瘦鹃
建国后,盆景老艺人朱子安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同时,大胆创新,在技法上开创了以剪为主,以扎为辅的先例,逐渐形成苏派盆景的艺术风格,影响远播海内外。六十年代初期,苏州先后建成了拙政园盆景园、虎丘盆景园、留园盆景园等三座国内著名的国有专类盆景园,拥有精品盆景数千盆,一大批盆景专业技术人才在第一届至第八届全国盆景展、世博会、BCI(世界盆栽联盟)盆景大会以及各类园艺博览会评比中共计获奖400枚。2013年,“苏派盆景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中国盆景艺术大师——朱子安
苏州拙政园盆景园
苏州留园又一村盆景园
苏州虎丘“万景山庄”盆景园
本次苏州园林盆景精品展涵盖了树桩盆景、水石盆景、水旱盆景以及微型盆景小品等类型。尤其是树桩盆景中的黄杨、榆树等为苏州盆景制作中常用的树种,这些一二十年以至上百年树龄的枯干老枝精心培育在狭小的盆中,使其高不过盆尺之势,苍古拙朴,又生机勃勃,加上配以紫砂盆和各式细巧的“苏做”盆架,更显古色古香。这些作品制作细腻精致,灵巧入微,精在布局构思、气韵意境上,更精在古拙之中。所谓“大胆落笔,小心收拾”的中国画理,在苏州盆景中得到充分的运用,既有严谨的艺术构图,又有高雅的艺术气度。
(刘巍拍摄-水操学堂展出盆景,下同)
(陈京安拍摄)
(顾彩华拍摄)
(于连祥拍摄)
(陈京安拍摄)
(张晓莲拍摄)
(张晓莲拍摄)
(张胜利拍摄)
(刘巍拍摄)
(张胜利拍摄)
(郑舒云拍摄)
苏州盆景是在吸收我国传统古典园林艺术精髓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山水画、花鸟画的某些技法,独具匠心地创造,体现了“无声的诗歌、立体的画图、生命的雕塑”。这些古趣盎然、卓具匠心的盆景作品将带给您大自然原始而纯真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