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坛
导语 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是北京的五大坛,是皇家用于祭祀的地方,想要了解皇家的这个文化,那就跟小编一起玩转五大坛吧。
二、月坛
月坛公园门票:1元。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凭本人老年优待证游览公园免收门票费(不含园中园,大型活动期间除外)
月坛公园开放时间:6:00-21:00
月坛公园景区电话:010-68020940
月坛公园最佳旅游时间:5-10月
月坛公园大约浏览时间:1小时
月坛公园地址:西城区月坛北街6号
月坛公园交通路线:月坛公园北门:公交15、19、42、56、743、13路等。月坛公园东门:公交21、68、691、44、697路等。
周边停车困难,不建议自驾前往。
月坛,又名夕月坛,月坛公园地处中国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月神的地方。是北京著名的五坛八庙之一,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是首都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
月坛公园占地8.12公顷,分为南园和北园两部分。园内古建为市级文物保护对象。园内种植了大量的松柏及婆罗树、石榴树、桂花等观赏树种,修缮了钟楼、天门、具服殿、神厨、神库等古建筑,新建了月坛蟾宫、双环映月池、广寒桥、嫦娥奔月雕塑、天香院、揽月亭、月亭、爽月亭、月桂亭等景点,紧紧扣住了“月”的主题,突出了“月”的意境。成为北京一处优美的赏月和游览胜地。
月坛又称夕月坛。北京著名的五坛八庙之一,建于明朝嘉靖九年。坛方广四丈,高四尺六寸。面白琉璃,阶六级,俱白石。内棂星门四,东门外为瘗池,东北为具服殿;南门外为神库,西南为宰牲亭、神厨、祭器库,北门外为钟楼、遗官房。外天门二座;东天门外北为礼神坊。月坛坛面以白色琉璃铺砌,象征着白色的月亮。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夜明之神(月亮)的处所。
皇帝祭月在每年秋分亥时举行,主祭夜明神,配祀二十八宿,木火士金水五星及周天星辰,古人对月的观察十分细致,名字的意义都很深刻:每月最后一天为晦,第一天为朔。弦是月一半时的名字,月满则为望,日在东,月在西,遥遥相望的意思。传说中月亮车的驾驶员就叫望舒,也名纤阿。但因岁月的流逝,坛台已坦荡无存。建国后,政府对所存古建筑进行修缮,广植花木,成为一处极富诗情画意的人民公园。
祭祀月神并非明清才有,至少秦始皇时代就有,《史记*封禅书》中记载,秦始皇东游海上,祭祀的有名山大川和八神,八神中的第六为“月主,祠之莱山”,即齐国北部,渤海之滨,这种祭祀的方式其实是秦始皇采用了齐国人的建议,后代皇帝也就沿袭下来,但保留下来比较有规模的月坛,大概就剩北京的一座了。
解放后,政府加强了对月坛的保护与建设,并于1955年将其辟为公园,以供人们休息娱乐。经多年营建后,月坛公园的面积大为扩展。整个公园分为南北两部分,北园以红砖绿瓦的古建筑和规则式的道路为特征,这里也就是明清时期的月坛。南园是新辟的游览区,以山石水池、迂回曲折的园路,组成一个自然山水园的格局。其设计建造以“月”为主题,园之名也取为“邀月园”。邀月园中部有一组小院,取“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之意而名“天香院”。天香院南侧天阔的草坪上,有数只玉兔,与天香院。
2006年05月25日,月坛作为明至清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由明清皇家祭祀的月坛,还有一个咏月的故事:一天晚上,朱元璋祖孙三代赏月,朱元璋让儿孙作诗。太子云:“昨夜严滩失钓钩,何人移上碧云头?虽然未得团圆相,也有清光遍九州。”长孙吟道:“谁将玉指甲,掐破碧天痕,影落江湖里,蛟龙未敢吞。”朱元璋觉得“未得团圆”和“影落江湖”都不是吉兆,果然懿文太子死在朱元璋之前,建文帝没有保住皇帝的宝座,流落江湖,不知所终。
月地的碑刻中没有收录这两首诗,可能是传言不可尽信吧。著名诗人苏东坡,在他的《次韵蒋颖叔扈从景灵宫》中说:“道人幽梦晓初还,已觉笙萧下月坛。风伯前驱清宿雾,祝融骖乘破朝寒。”
主要景点
月坛又名夕月坛,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街南侧,南礼士路西侧。是北京古代著名的“五坛八庙”之一,月坛现存古建筑有具服殿、钟楼等。原祭台呈方形,现存东、西、南、北棂星门。
月坛公园分为南北两部分:北园以内坛为基础进行恢复,安排适当的活动场地。
现月坛北园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建筑有:具服殿;东、北天门;钟楼;重新复建的东、北、南三侧内坛墙;西侧有古坛墙遗址;祭坛、神库、祭器库、宰牲亭和神厨现由中央电视台发射台占用。
南园是新辟的游览区,以山石水池、迂回曲折的园路,组成一个自然山水园的格局。
有伴月广场景区、畅月坪景区、静月轩景区、疏月庭景区、月华池景区、醉月林景区等六大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