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一个人旅游的地方 在别人的文字里旅行
导语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可是,世界这么大,我不知道去哪里,不如跟着别人的文字去旅行,总有一个地方,在静静等着你。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在情怀的加持之下,一个中学老师的辞职信,瞬间传遍整个社交媒体,人们纷纷感染了一种“我不知道我要去哪儿,但我知道一定有好多地方在静静等着我”的病毒。也许,我们本就最爱在别人的文字里旅行。
在校大学生喊着要申请休学,市场部经理准备不干了,因为不想“再一次错过浪迹天涯”,HR也要“越过山丘”了,就连工作20多年的财务,都打算“计算生命的本色”;还有人的理由是“因为不详,所以要活个明白”,就连9岁那年的一个梦,都蹦出来,召唤道“来啊,来啊”;最后,老板也要散尽万贯家财,去陪青蛙……
无论到什么年纪,人们心中那一点关于远行的豪情壮志永远不灭,也许需要的只是句能够点燃心底欲望的句子,便是所谓“旅行鸡汤”。1965年,伊丽莎白·毕肖普写过一首《旅行的问题》,也许是最好的注脚——“是怎样的幼稚:只要体内一息尚存,我们便决心奔赴他乡,从地球另一头观看太阳?去看世上最小的绿色蜂鸟?去凝视某块扑朔迷离的古老石雕,扑朔迷离,无法穿透,无论从哪个视角,都当下可见,永远,永远赏心悦目?”
80年代——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
几乎提起海子,提起美好理想的生活,这句诗就脱口而出跃于纸上。这首诗写于1989年1月13日,距诗人在同年3月卧轨自杀只有两个多月的时间,谁也说不清他是生无可恋,或是许下对另个世界的期盼。
尽管这样的诗句营造的是一种海市蜃楼,却也充满了海子诗句中为数不多的幸福感。大海是安魂之乡,是搏斗之乡,是理想之乡,是“海之子”的精神归宿;他又用“春暖花开”的季节来形容一所房子,也煽动了一代人对于大海旁安个家的向往。也许,奔去三亚海口置业的人们,十个里有八个,心里想的都是这句“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去哪儿缅怀:双廊
双廊地标“海地生活”
云南洱海,不是海,却胜过海;大理双廊,一个遗落在洱海边的世外桃源。比丽江清净,比大理多情,去过的人没有一个不爱它。背负苍山,面朝洱海,闲逛小村,寄情渔田……这里的日子,永远风轻云淡,永远春暖花开。等到日落黄昏之时,你还能够看到丁达尔效应,就是俗称的手电筒光——光柱从云层打下来,仿佛上帝之手在后面操控。况且这里的客栈,常常让人感觉并不是在旅游,而是在过一种理想的生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