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四胡同游玩必知 童鞋我们来数大人物

导语 段祺瑞梅兰芳,钱钟书章士钊,王爷格格。。。我们来东四胡同数数到底有多少名人在这里。

  著名学者章士钊先生来京后,也曾在此居住多年。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刘长瑜住在77号。东四七条有灿公府第、海兰察府第等。没发现。灿公为圣祖十五子愉恪郡王允祸之后。一等超勇公,乾隆时领侍卫内大臣海兰察封超勇公,谥武壮。以神威之师入昭忠祀,画像绘紫光阁四次。

  东四七条胡同的西口,听说那个大院,原来属于清朝的一个王公,三进的院子很深,后来被阎锡山买下了,解放后作为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宿舍,住进了许多知名人士。39号阎公馆。

  东四六条的崇礼旧宅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门牌63号、65号。清代光绪年间大学士。有假山、凉亭,花园,游廊,戏台,马号。此宅曾号称“东城之冠”。抗日战争时期,为伪新民会会长张燕卿所购。张为清末大学士张之洞子。

  沙千里,作家,曾居住于东四六条55号。对面的一六六中学,是在民国大总统徐世昌旧宅的后花园上改造而成的。

  六条,最东边的路南,就是鼎鼎大名的“班大人胡同”了,现在叫育芳胡同。5号院有吉祥寺遗存。

  

  东四五条三号裕谦故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正月,道光皇帝下诏“对英宣战”命裕谦为钦差大臣,力主抗英的裕谦亲临阵前指挥,誓死守城,九月初四,镇海被攻破,裕谦投水殉国,是鸦片战争死难者中官阶最高的朝臣。死后谥“靖节”,入昭忠祠。爱北京搜威信chwlibj

  东四五条还有徐世昌故居。1916年徐任职总理仅一月力荐段祺瑞继任。1918年又当过5年大总统。徐世昌退居河南辉县水竹村,后自号水竹村人。徐在日记中大发感慨:人各有志。志在仙佛之乡者多,则国弱;志为圣贤之人多,则国治;志为帝王之人多,则国乱。他施行“中庸之道”,确是在官场上保身保位的灵丹妙药,徐世昌因此而赢得“水晶狐狸”的雅号。

  

  东四四条5号,此院建于清代中后期,与1号、3号一起同为本为清道光皇帝本家绵宜(号达斋)的宅院。该院有三进院落。后来听说大太监李莲英,也曾在这儿住过,解放后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楚图南曾住在这儿。隔壁院里曾作为张学良的宅子。胡同中间地段,传说是纪晓岚的外宅,为此有聪明的商家,建起了阅微山庄旅馆。快到西口的85号,史料记载是清代宝泉局的东作厂,也就是为清王朝制钱的地方。

  东四三条。三条胡同特别气派,清代时路北一共才住了四户,从东到西:努尔哈赤第三子镇国共阿拜家、外蒙古王车林巴布家、主管皇家粮仓的韩姓家族
(俗称仓韩家)和赫舍里氏家。这个赫舍里氏可是名门望族,清朝正一品大学士英桂的弟弟英朴,就住在这里。这个英朴虽是四品官,却掌管着皇粮征收押运事务的肥差。到后来,英家与皇室结了亲,格格嫁给了乾隆长子定亲王后裔贝勒毓朗,就是宣统年间的军机大臣。人们常说的末代皇后婉容的大姨,以及欲嫁溥仪未成的
“王大姑娘”,还有婉容母亲都住在这里。据《燕都丛考》载:“路北有海公府”,现已无存。

  

  一代京剧名伶孟小冬的故事也被重新说起,她早年居住的三条65号自然又引起人们的关注。路南只住了两家,更是赫赫有名:一个是康熙第十三子怡亲王允祥新府,这个巨宅,至今基本保存着原样,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另一个就是清代重臣福康安后辈公爵海年的宅第。而这两个宅子之巨,占了整整两条胡同,一直到朝内大街,这也就是为什么东四头条只有半截胡同,二条胡同也是走了一半就拐进三条的原因。说起这两条半截胡同,也不含糊:著名作家钱钟书一家,曾住在头条1号。

  著名相声大师侯宝林故居,就在头条19号,侯先生的好朋友著名漫画大师方成先生为故居题写了馆名,故居挂牌那天真是人山人海,老先生的儿孙、朋友、徒弟来了那么多人,可是让邻居们开了眼。至今还有许多崇拜者慕名参观。离故居不远的地方,是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主人公乔致庸置办的房产,现在住着乔东家的第五代孙。晋商聚居的29号院,大门两侧的墙上有砖雕影壁,两侧砖雕影壁的下方各有一座高大的上马石。大门对面马路对过的墙上,还有一面墙大小的砖雕影壁。

  在40号和35号之间,有爱国将领张治中及后代的寓所,台阶高大,有砖雕的门楼和车库(东四三条77号,待考。)

  从北说到南,东四这个地界儿真可以说是人杰地灵、卧虎藏龙。其实还有许多没说上的呢。在朝内北小街(正对着东四三条胡同东口)原来的46院,现在已变成拔地而起的高楼,曾先后住过著名作家夏衍和前文化部部长著名作家王蒙,2006年初老部长故地重游,在一片新小区中,轻松指出了当年小院的旧址:就是这儿,没错,马路对面是公共厕所。后来老部长把自己多年的作品和一些期刊,捐给了东四奥林匹克体育文化中心的图书馆,并设立了王蒙图书专柜。

  向东的烧酒胡同里,有一座惇亲王府,前些年东城区政府出资翻建后,依然保持着当年的气势。仓南胡同有一座清康熙第二十二子多罗恭勤贝勒府,几经更替,到民国初,为段琪瑞所用,俗称‘老段府’,现在是军营。东城根底下,住着晚清名士康有为的女公子康同璧,相隔不远就是溥仪的七妹金志坚。这些院落都随着旧城改造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林立的高楼。据说当代作家王朔就是在这里长大的。东四十三条东段,旧称慧照寺胡同,因有明代古庙慧照寺而得名。东四十四条在1965年改名前,东段称五显庙,西段称船板胡同。十四条西段的农贸市场,原是北京袜厂的厂房,在旁边有几座老房子,相传是清朝末代肃亲王府的遗迹。

点击关注本地宝
返回首页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本地宝产品
反馈 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