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四胡同游玩必知 童鞋我们来数大人物

导语 段祺瑞梅兰芳,钱钟书章士钊,王爷格格。。。我们来东四胡同数数到底有多少名人在这里。

  东四三条至八条一带,属于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这一区域的四合院、胡同、街巷是在元代街巷格局上发展形成的,是明清北京城重要的传统街区。其特点是,胡同东西向,平直顺畅,南北有小巷相连,宅院规模较大,多为明清官僚宅邸。北京的胡同,被视为砖砌的历史,是一部七拐八拐的“志书”,尤其在东四一带,这样的胡同还能有点老北京的感觉。


  



  进入十二条西口,见,辛寺胡同,辛寺胡同三十五号原为地藏禅林,有山门、地藏殿、娘娘殿。东四十一条42号,一个典型的老北京四合院,院子有三进,曾经是《中国青年报》和《中国少年报》的宿舍,在这儿住过的人,都管这个院儿叫“42号”。


  东四十条则是一条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街道,沿线有“南新仓”等文物保护单位;北京军区总医院,新保利大厦等。东四十条地铁站和新保利大厦分别评为“北京80年代十大建筑”和“北京当代十大建筑”。东四十条往东是“工人体育场北路”,坐落有北京工人体育馆,北京工人体育场等体育场馆,还有三里屯酒吧一条街;东四十条往西为“张自忠路”,沿线分别坐落了“陆军部”、“海军部”、“段祺瑞执政府”、“欧阳予倩故居”、“和静公主府”等历史建筑。其中尤以“段祺瑞执政府”最为有名,著名的“3.18”惨案就在此发生。


  



  南新仓,位于东四十条22号,是明清两代皇家仓库之一。清初时南新仓为30廒,后屡有增建,到乾隆时,已增至76廒。民国时,该仓改为军火库,后为北京市百货公司仓库。由于近十数年新建频仍,又拆了几座仓,现剩9廒待考。


  东四九条小学,东四九条69号。这个院子,原为佶公府,是清代皇族爱新觉罗.亦谟的贝子府邸,又称“谟贝子府”。分东西两部分,东部为主体建筑,西部为花园。民国时期,大银行家中国银行总裁冯耿光曾在此居住。1924年,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以此花园和亭子为外景,拍摄电影《黛玉葬花》。


  梅兰芳遇劫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一天,梅兰芳与盐业银行总裁冯耿光、北平某报主笔“祖壶张三”和主人打牌行乐。牌从中午一直打到傍晚,梅先生有些倦意,出屋散步换换空气,走到了后花园中。正当梅先生观花赏景之际,从假山背后窜出一个持枪劫匪,他用手枪对准了梅兰芳,声称要“借几个钱花花”,并开出了三千大洋的数目。梅兰芳是见过世面的人,且又临危不惧,慢声细语地告诉劫匪,身上没有这么多现金,可去屋中取,他告诉劫匪,三千大洋是个小数目,到牌桌上凑一凑就够,并劝说劫匪“稍安勿燥”,取回来就让他“远走高飞”,不会介意他的举止。劫匪听了十分高兴,他把枪收了起来。梅兰芳见他放松了警惕,趁他麻痹之际,会武功的他一步窜上了假山,从山后小路飞跑回屋中报了警。劫匪一见梅兰芳无影无踪了,顿时慌乱起来,在花园里东奔西窜,胡乱开枪。然而,此时侦缉队已将宅院围了个水泄不通,子弹打完之后,他只好束手就擒。事后查明,劫匪系张作霖“奉军”的一个连长,“奉军”撤回东北时,他开了小差,留在了北平,并重操旧业干上了土匪绑票的生意。


  离东四九条小学向东不远,当年路北有一个黑漆门的院落,据说就是日本女间谍——川岛芳子的旧居。日伪时期,这所宅院也成了汉奸川岛芳子(又称金壁辉)的私宅。日本侵略军的头目冈村宁次也曾住过来和川岛芳子鬼混了一段时间。1914年,末代肃亲王,善耆在大连将自己的女儿十四格格送给川岛浪速做养女,即著名的女间谍川岛芳子。日寇侵华期间,川岛芳子回到北平,住在东四九条这一座大宅里,勾结日军做尽坏事。1945年10月10日,川岛芳子在九条被捕。1948年执行死刑。(有人考证,她是替身而逃,故事丰富)。


  九条,住过个李侍尧,深受乾隆皇帝的赏识,历任过总督、尚书、大学士等高官。李侍尧多次因贪污被判处死刑,都被乾隆皇帝赦免,继续做着大官。因年代久远,李侍尧在东四九条府第的确切位置已无法知悉了。


  东四九条66号,“新红资”餐厅的门口停着一部“退役”的红旗车,这曾是陈毅的座驾。“新红资”据说是精品酒店,只接受预定。门外没看出好多少,新红资就是骗老外的?客房一共只有5间,所有房间都用中国精品家具精心装饰。老板Lawrence是一个美国人,律师出身,博士,曾经担任东南亚国家与中国政府货币政策顾问。

  东四八条内原有承恩寺、正觉寺。现无。

  八条胡同71号院,原是清代为宫中掌管帘子的王姓官吏所盖的一座房子,解放后为教育家叶圣陶故居。院内种满了花草,有两棵大海棠树。叶宅院中那茂密的海棠树和盛开的海棠花,叶老和冰心老人曾在此留影后,凡再进此院的人,莫不以在此留影为荣了。

  东四八条111号,民国总理朱启钤故居。他原住在赵堂子胡同3号,东邻宝盖胡同,西近朝阳门南小街,北靠盛芳胡同。此宅是朱启钤二十世纪30年代购置的,当时还是一座未完成的建筑,后由他亲自设计督造,建成为一处大型宅院。北京沦陷时期,被日本人强行购买,抗战胜利后又发还朱家。新中国成立后,朱启钤将此宅献给国家,全家迁入东四八条111号。

  1986年1月21日,赵堂子胡同3号被公布为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现为某单位宿舍。朱启钤在民国初先后出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内务总长、代理国务总理等职。曾主持了北京城的大规模改造,并开放紫禁城前三殿为“古物陈列所”,对开放中山公园、开发北戴河旅游等颇有建树。

  尤其是其在1929年3月24日创办的我国第一个研究本土古代建筑的民间学术机构——中国营造学社,集中了梁思成先生、王世襄先生、罗哲文先生、郑孝燮先生、谢辰生先生等一大批古建筑学家,为国家作出了突出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他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全国政协委员。因此,周恩来总理曾于
1954年和1962年两次亲临八条故居看望朱先生,并为其90诞辰祝寿。

点击关注本地宝
返回首页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本地宝产品
反馈 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