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北京看见殷商展览展览重点文物介绍
导语 牛尊整体呈体态健壮的牛形。头前伸,嘴微张,面额下凹,目字形眼,眼球凸出,两耳外展,头上有扁三棱状、向后弯卷的双角。
牛尊
商
通长40厘米,带盖高22.5厘米,腰围52.5厘米
安阳殷墟花园庄村东地亚长墓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藏
牛尊整体呈体态健壮的牛形。头前伸,嘴微张,面额下凹,目字形眼,眼球凸出,两耳外展,头上有扁三棱状、向后弯卷的双角。背微下凹,上有一长方形盖,盖中部有半环形小钮,盖与器身为子母口扣合。牛腹丰肥,腹下有四条粗短的腿,足末端显蹄瓣,后部有凸起的小趾。臀部外鼓,臀后有一下垂短尾,尾端呈纺锤形。牛尊纹饰繁缛、纹饰中有动物26个以上。牛眼两侧各饰一小虎纹,牛下颌两侧各饰一鱼纹。耳下饰小鸟纹,牛双角饰节状纹,颈两侧饰夔纹,牛颈上部饰兽面纹,腹部两侧饰虎纹,牛尾左右两侧各饰一“S”形直立夔纹。牛臀部及四足还有夔纹。尊上所有的主纹均以细密的云雷纹衬地。尊盖上钮两侧各有一夔纹。盖钮顶部饰菱形纹,钮足两端饰兽面纹。在牛颈下部与器盖内壁有铭文“亚长”二字。
铜制手形器
商
通长13.03厘米,最宽处5.61厘米
2000年安阳殷墟遗址小屯花园庄东村亚长墓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藏
比一般成人手略小,似小孩右手,呈微曲半握状,比例适中,五指微伸,指尖圆滑,指甲微露,指关节清晰可见。腕部中空,截面呈椭圆形,内残留碳化木柄。手背之上装饰半个兽面纹。其功用有“假肢”“权杖”“工具”等说法。
龙形觥
商
通高 19 厘米,长 44 厘米,宽 12 厘米
1958 年山西省吕梁市石楼县桃花庄出土
山西博物院 藏
铜觥整体呈弧形犀牛角状,分器身和器盖两部分。器身前部为昂起的龙头,“臣”字眼,瓶状角,上下颌之间留出锯齿状空间。器身两侧有四系,以备悬挂使用。器身侧面主体纹样为阴线刻画的鳄鱼纹和龙纹,前后排列,彼此独立。主体纹样四周剩余空间填充较小的鸟、鱼、龙等纹样。器腹装饰并列的两排身体弯折的蛇纹。圈足为对称的长吻鱼纹。这些皆是殷商晚期铜器常见的纹饰和布局。
铜鼓
商
通高75.5厘米,鼓面径59.5厘米,重42.5公斤
1977年崇阳县白霓镇公社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 藏
鼓身横置长方体鼓座上,上部有弧凹形冠。圆形仿皮质鼓面无纹饰,鼓腔两端边缘饰三周仿皮鼓鼓钉的乳钉纹。鼓身及鼓座饰细线云雷纹构成的兽面纹。此类仿木腔皮鼓,存世仅两件,另有一残件藏于日本泉屋博物馆。
亚醜铜钺
商
长31.7厘米,刃宽35.7厘米
青州苏埠屯1号商墓出土
中国国家博物馆 藏
苏埠屯类型遗址是晚商文化的典型代表,其遗址分布范围大致西起鲁西北的阳谷、东阿一带,沿着泰沂山脉北侧分布。亚丑铜钺出土于青州苏埠屯1号商墓,遗址位于青州市东北苏埠屯村,共出土2件,分别收藏于国家博物馆和山东博物馆。人面兽面纹,双目圆睁,口露整齐牙齿,口侧铸有“亚醜”铭文,钺两侧饰扉棱,方肩圆弧刃。亚醜钺的铭文为宋代以来“亚醜”青铜器群提供明确出土地点, 也证实青州一带为商代“亚醜”族群核心活动区,推动商代方国文化研究。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北京本地宝】,关注后回复【看见殷商】获2025年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看见殷商展览购票入口、门票价格(优待票+免票+亲子票)、购票规则、退票规则、展览时间、展览特点、检票规则、重点文物介绍、门票发票怎么开、观展指南、交通指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