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人吃”春儿”都吃什么呢
导语 春天,正是踏青赏景的好时节,而过去的老北京人除了踏青之外,就该吃“春儿”了。老北京人的吃“春儿”,叫开春儿第一口,从百姓到皇宫,都要尝这口儿。
1.尝“春嫩”:
“吃春儿”第一口,最讲究的是头场春雨后的荠菜。荠菜炒鸡蛋,炒肉丝、炒豆腐,吃的时候,烙好一张张薄薄的饼,卷了炒好的荠菜,特别香嫩爽口。除了炒,凉拌、做馅儿都可以,荠菜包子、荠菜馄饨...吃了一冬天的荤腥,这“开春第一口”鲜嫩清爽,这份儿“春嫩”,真有品尝到了的春天的感觉。
2.品“春香”:
“雨前香椿嫩无丝”,香椿也是吃春的主打。吃香椿一定要摘银色间绿的嫩芽,俗称“香椿芽儿”。香椿炒鸡蛋、香椿拌豆腐...是最常见的吃法,而老北京人最喜欢的还是炸香椿鱼,一直到肺腑都觉得香味怡人,越吃越香,这“春香”,润物细无声地沁入心脾。
3.吃“春甜”:
如果说吃荠菜是吃“春嫩”,吃香椿是吃“春香”,那么,当榆树、槐树开花的时候,摘吃那一串串淡青或金黄的榆钱儿和金盏银钟般的槐花儿,便是吃“ 春甜”了。榆钱儿洗净做粥,吃起来滑溜、微甜;榆钱儿饽饽,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槐花裹上面,炸着吃,又香又甜,还有股槐花蜜的滋味。而我们小的时候,经常上树捋榆钱儿、摘槐花,还用等拿回家?直接就吃了!
4.试“春爽”:
口味重一点的人,更喜欢“春爽”,那就是摘嫩花椒芽儿、嫩杏叶、嫩柳芽儿,淋上麻油和香醋,或拌上蒜泥、姜汁和黄酱,吃起来煞是爽神爽口,老人们说,开春吃这一口儿,整个春天都不会“春困”。
5.卷“春饼”:
“春饼”也是咬春的主打。在《明宫史·饮食好尚》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立春之前一日,顺天府街东直门外,凡勋戚、内臣、达官、武士……至次日立春之时,无贵贱皆嚼萝卜,名曰‘咬春’,互相宴请,吃春饼和菜。”而这一习俗,可追朔到晋,大兴于唐。现而今,立春咬萝卜的习俗早被人们淡忘了,只剩下咬春饼了;在《关中记》中就说到唐人“于立春日做春饼,以春蒿、黄韭、蓼芽包之。”您瞧嘿,这古人把春饼和配春饼的菜,说的真真儿的,与现今都没什么两样:酱肉和小肚儿切的极薄,绝不会散碎,还有羊角葱、甜面酱、摊鸡蛋、韭菜炒豆芽儿或是菠菜粉丝。其实用什么菜不是最重要的,最过瘾的要数摊鸡蛋、酱肉和小肚儿 ,虽说开春儿容易上火,应该多吃素,但要解馋,多少也得来点儿荤腥儿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