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北京爱情故事影评五:吞噬爱情的并非城市,是人心
导语 陈思诚导演的电影北京爱情故事,通过五对恋人分别演绎了五段不同年龄层的爱情故事。电影北京爱情故事首映当日票房就过亿,缔造票房神话。北京爱情故事好看吗?电影北爱的评价如何?
电影北京爱情故事影评五:吞噬爱情的并非城市,是人心
@没头脑也很高兴
你去过北京吗?从拥挤的地铁里,像掉沙袋一样被比肩继踵的人群推出来,甚至连挪动背包都要金鸡独立三四番拉扯,皱紧眉头的人靠在公交扶手上呼呼欲睡,每张面孔都写着颓然和疲惫。在CBD口或者灰扑的小胡同里,常能见到行为艺术家或带着形如白无常的高纸帽或貌似清朝宦官的顶戴花翎,吟诵着梁启超康有为之流的变法之词,手中纸片像雪花般散放。声讨人擒着毛主席语录,或跪或默坐于人群深处,卖古玩的、提笼架鸟的、做小笼包的、推着糖葫芦车的、或是背着大包小包的编织袋,裤脚上黏着泥灰点观看的。小情侣们的嘴巴紧紧的贴在一起,啧出了声儿——甚至连严冬都撬不开他们的唇。这就是北京,一座光怪陆离的,一座把万千种选择、表象、都推到你面前,叫你去选择,适应的城市。
每座城市都有其标志,比如成都的悠闲,上海的潮流,北京的先锋。因为这些城市独特的味道,所以驻足在这些城市身上的爱情,便被标榜了不同色彩,比如挑选成都的人,会被认为较爱贪图安逸,挑选上海,有些小资的浪漫情怀,挑选北京,就像一头被打过兴奋剂的野兽,必然是要去追寻些什么的……可去北京到底是追寻些什么?每个来到北京,和被迫离开北京的人,却又都说不清什么。有人认为,在那里,就是敞开膀子兜风,烧烤摊前摔酒买醉的痛快,有人相信,和一群牛逼的人坐在一起艺术的谈谈理想,那即使回家吃碗蛋炒饭也能吃出尼采毛姆卢梭的诗意。有人把那里当捞金的温床,也有人,把北京,比做爱情的试炼场。
在某座城市痛失爱情的人,都会痛恨这座城市,就像电视剧版的《北京爱情故事》,让多少北漂不忍观看。而电影版的呢?刚开始会以为这必是讨伐车房爱人二选一的檄片。在电影的第一个故事里,也出现了2000万叫你的女友去陪EX睡2小时,你干不干的荒诞拷问。电影总共讲了生活在北京的5对爱侣的故事,从一开始的质疑爱情是否存在,到解释,到肯定……第一个故事里,陈思成和佟丽娅初次相见就擦出火花,夜店大少意外变成痴情准爸,这故事多像生活在现代都市里的某撮年轻人,刚相见各个冰清玉洁,几番调情后玩个真心话大冒险或摩天轮一夜游就把持不住,倒在床上几番厮摩,之后或因意外怀孕,或因被车房户口等婚姻必须品拦住,或中途出个小三半路翘脚,少数者闯过九九八十一难,修出真爱,多数者被现实淘汰。第二个故事,成功男人寻花问柳,妻子不堪愤而出走。玩腻了的男人最终却发现自己最爱的还是糟糠之妻。男人都是这样,总以为自己对枕边女人了解甚多,就算堂而皇之的将小三领进家门,一串珠宝手链或几句我爱你,就能重新哄回女人,可却不知道,女人的感情就像一杯水,当起初被忽略时,她是还想唤热你的温茶,到随着岁月庸常,青春失走,发酵成一杯自酌自饮的烈酒。到最后,她就是只要给点火星就会燃着的焦油,必要将一切毁的炭黑,才觉痛快。
第三个故事,中年夫妻期待通过角色扮演来重燃激情,却不想印证了电影中的一句经典台词——“婚姻的前十年是激情,中间十年是婚外情,最后十年是亲情。”二十年之痒,死水都长出绿草了,他们的爱又能不能死灰复燃呢?
第四,第五个故事都有些魔幻,不论是蹬着自行车追初恋的高中少年,还是为老伴找第二春的癌症妻子。现实生活里,我们见多了青梅竹马公交车里拉拉手都能脸红的剧情,青春之所以让人惦记,就是因为很多事是第一次发生,而日后都是重温和翻版。但又有几个真能熬到“谁若九十九岁死,奈何桥上等三年”的白头之约?有人将爱情的消逝归罪于城市里诱惑太多,节奏太快,却不知即使是三线小镇,若欲壑难填,该失的也会失去——吞噬爱情的并非城市,而是人心。
但终归,相信爱情的人,都更容易得到幸福一些。因为相信比不相信更易自我催眠。“爱”字包着一颗心,代表包容。“情”字站着一颗心,代表陪伴。只有懂得包容和陪伴的人,爱情才会翩然而至,并且至死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