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宣讲学校:中央民族大学
- 宣讲公司:
- 举办时间:2024-11-22 9:00-12:00
- 具体地点:海淀校区知行堂
温馨提示:部分学校外校人员无法进入,请提前咨询学校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宣讲会详情
用人代表邀请函 |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4年度“职属新传”校园招聘双选会
发布时间:2024-10-11
类别:中型 校内 时间: 11月22日 09:00 - 12:00 地点:中央民族大学海淀校区知行堂
用人代表邀请函 |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4年度“职属新传”校园招聘双选会
尊敬的用人单位代表: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推进新闻与传播学院毕业生更高质量充分就业,同时更有针对性地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抢抓秋季就业关键期,加强学院、毕业生、用人单位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进一步推动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学校拟举办新闻与传播学院2024年度“职属新传”校园招聘双选会,现诚挚邀请相关用人单位报名参加。
一、双选会基本情况
1.举办时间:
2024年11月22日(周五)9:00-11:30
2.举办地点:
中央民族大学海淀校区知行堂
二、报名方法
1.报名方式。请用人单位在学校就业信息网(ww***.cn[点击查看])注册,经审核注册信息后,在后台“报名参加双选会”中提交相关信息。我单位将后续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沟通,确认参会信息及注意事项。
2.收费和服务。双选会不收取任何费用,现场为用人单位提供两人展位,单位可根据需要携带易拉宝、海报等宣传材料。报名成功单位建议届时进校参会不超过2人,进校请携带本人身份证。因校园面积所限,无法保障停车,建议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来校。外地单位代表其他食宿请自行解决。
咨询电话:
010-68938524(招聘会服务保障)
010-68939899(线上注册)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中央民族大学招生就业工作处
2024年10月10日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简介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留学生逾千人;教职工50人,特聘教授2人,超过90%的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超过60%的专业教师具有海外学习、访学经历。教师队伍中,多人入选国家级、省部级人才工程(项目);多人获得省部级及以上教学名师奖、优秀教师奖、教育突出贡献人物奖。
学院办学历史悠久,新闻传播教育始于1960年代初期开办的民族干部新闻研究班,1984年开办新闻学本科专业,1989年在民族学招收民族报刊方向的硕士生,具有40年专业办学历史和35年研究生培养历史。学院系所调整先后历经汉语言文学系、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和新闻与传播学院。2019年7月9日,学院独立建院。2024年,学院获批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学院现有新闻学、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三个本科专业,现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新闻与传播、戏剧与影视两个专业硕士学位点,以及面向留学生的全英文硕士项目。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致力于培养勇担民族复兴大任、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适应智能媒体时代要求的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新闻学专业、广告学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学成果多次获北京市和国家民委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学科竞赛成绩优秀,近五年,学院学子荣获“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一等奖与北京市特等奖、中国数据新闻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一等奖、全国高校艺术设计大赛一等奖等500余项省部级及以上奖项。学院多个班级获评北京市先进班集体,多个团支部获评首都大中专院校“先锋杯”优秀基层团支部等。学院人才培养注重课堂与田野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相结合,学院学子在创新创业项目训练、社会实践、作品创作的过程中不断增强专业核心竞争力。
学院积极开展有组织的科研,面向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争取大项目、组建大团队、培育大平台,矢志不渝推动学科高质量发展。学院重点建设四个二级学科,赓续深厚史论研究传统,“做强”新闻学;整合业界前沿优势资源,“做新”广告与传媒经济;发扬跨学科交叉研究专长,“做特”智能传播;聚焦对内对外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做优”中华民族共同体战略传播。近五年,学院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团队项目(重大项目)等50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获北京市和国家民委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等奖等30余项重要荣誉,产出一批标志性成果。学院设有中华民族文化传播研究中心、互联网平台企业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新闻实践研究中心、新媒体研究中心、中国民族新闻传播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
学院不断加强开放办学,积极搭建协同育人平台,在全国各地建立多家人才联合培养基地和田野调查点,聘请50多位业界专家、优秀校友担任兼职研究生导师和创新创业导师。学院通过共建实习实践基地、共建科研平台,共建行业课程,促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学院与国内外知名新闻传播院系联系紧密,与英国皇家霍洛威学院合作开办双硕士项目,与中国人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其他首都高校及民族地区高校建立了多层次多形式的“育人共同体”,共享资源、联学联建。
60多年来,学院已培养毕业生5000多人,活跃在全国新闻传播行业,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发挥了新闻舆论生力军的作用,多位校友获“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全国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等荣誉。众多知名校友在新闻传播领域具有影响力,人才培养质量赢得社会认可与用人单位好评。
学生继续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去向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以及斯坦福、南加大、爱丁堡、威斯敏斯特等国外知名高校。
扫一扫分享本页
如有不能访问的链接,请至源网站访问。
发布时间:2024-10-11
类别:中型 校内 时间: 11月22日 09:00 - 12:00 地点:中央民族大学海淀校区知行堂
用人代表邀请函 |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4年度“职属新传”校园招聘双选会
尊敬的用人单位代表: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推进新闻与传播学院毕业生更高质量充分就业,同时更有针对性地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抢抓秋季就业关键期,加强学院、毕业生、用人单位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进一步推动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学校拟举办新闻与传播学院2024年度“职属新传”校园招聘双选会,现诚挚邀请相关用人单位报名参加。
一、双选会基本情况
1.举办时间:
2024年11月22日(周五)9:00-11:30
2.举办地点:
中央民族大学海淀校区知行堂
二、报名方法
1.报名方式。请用人单位在学校就业信息网(ww***.cn[点击查看])注册,经审核注册信息后,在后台“报名参加双选会”中提交相关信息。我单位将后续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沟通,确认参会信息及注意事项。
2.收费和服务。双选会不收取任何费用,现场为用人单位提供两人展位,单位可根据需要携带易拉宝、海报等宣传材料。报名成功单位建议届时进校参会不超过2人,进校请携带本人身份证。因校园面积所限,无法保障停车,建议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来校。外地单位代表其他食宿请自行解决。
咨询电话:
010-68938524(招聘会服务保障)
010-68939899(线上注册)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中央民族大学招生就业工作处
2024年10月10日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简介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留学生逾千人;教职工50人,特聘教授2人,超过90%的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超过60%的专业教师具有海外学习、访学经历。教师队伍中,多人入选国家级、省部级人才工程(项目);多人获得省部级及以上教学名师奖、优秀教师奖、教育突出贡献人物奖。
学院办学历史悠久,新闻传播教育始于1960年代初期开办的民族干部新闻研究班,1984年开办新闻学本科专业,1989年在民族学招收民族报刊方向的硕士生,具有40年专业办学历史和35年研究生培养历史。学院系所调整先后历经汉语言文学系、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和新闻与传播学院。2019年7月9日,学院独立建院。2024年,学院获批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学院现有新闻学、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三个本科专业,现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新闻与传播、戏剧与影视两个专业硕士学位点,以及面向留学生的全英文硕士项目。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致力于培养勇担民族复兴大任、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适应智能媒体时代要求的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新闻学专业、广告学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学成果多次获北京市和国家民委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学科竞赛成绩优秀,近五年,学院学子荣获“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一等奖与北京市特等奖、中国数据新闻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一等奖、全国高校艺术设计大赛一等奖等500余项省部级及以上奖项。学院多个班级获评北京市先进班集体,多个团支部获评首都大中专院校“先锋杯”优秀基层团支部等。学院人才培养注重课堂与田野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相结合,学院学子在创新创业项目训练、社会实践、作品创作的过程中不断增强专业核心竞争力。
学院积极开展有组织的科研,面向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争取大项目、组建大团队、培育大平台,矢志不渝推动学科高质量发展。学院重点建设四个二级学科,赓续深厚史论研究传统,“做强”新闻学;整合业界前沿优势资源,“做新”广告与传媒经济;发扬跨学科交叉研究专长,“做特”智能传播;聚焦对内对外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做优”中华民族共同体战略传播。近五年,学院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团队项目(重大项目)等50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获北京市和国家民委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等奖等30余项重要荣誉,产出一批标志性成果。学院设有中华民族文化传播研究中心、互联网平台企业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新闻实践研究中心、新媒体研究中心、中国民族新闻传播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
学院不断加强开放办学,积极搭建协同育人平台,在全国各地建立多家人才联合培养基地和田野调查点,聘请50多位业界专家、优秀校友担任兼职研究生导师和创新创业导师。学院通过共建实习实践基地、共建科研平台,共建行业课程,促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学院与国内外知名新闻传播院系联系紧密,与英国皇家霍洛威学院合作开办双硕士项目,与中国人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其他首都高校及民族地区高校建立了多层次多形式的“育人共同体”,共享资源、联学联建。
60多年来,学院已培养毕业生5000多人,活跃在全国新闻传播行业,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发挥了新闻舆论生力军的作用,多位校友获“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全国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等荣誉。众多知名校友在新闻传播领域具有影响力,人才培养质量赢得社会认可与用人单位好评。
学生继续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去向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以及斯坦福、南加大、爱丁堡、威斯敏斯特等国外知名高校。
扫一扫分享本页
如有不能访问的链接,请至源网站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