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公司所辖线路2013上半年共运客12.66亿人次

据统计,截止到6月30日,北京地铁公司所辖线路上半年共运送乘客12.66亿人次,同比增长26.61%,日均客运量为699.57万人次,共开行列车100.05万列,日均开行5528列,另加开临客2729列。客运量最高日为6月28日(周五)全路网客流再次突破千万人次,达到1032.3万人次,其中北京地铁公司所辖14条线路运送886.35万人次。

为应对客运量不断增长带来的压力,公司于4月13日再次缩短10号线高峰及平峰时段行车间隔;于5月6日同时缩短2号线、亦庄线和昌平线的行车间隔,并不断推出各种措施,既提高了安全生产水平,也有效缓解了客流压力,为乘客创造了良好的乘车环境。

稳固安全运营基础

强化安全管控意识。坚定不移的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不断强化“抓小防大,安全关前移”、“安全运营,基础取胜”等一系列安全管理理念,进一步推进“人、机、环、管”和“治、控、救”矩阵式安全科学控制体系的落实。不断完善运营情况积分管理,除对项目部、站区的安全生产工作予以积分量化外,对各运营分公司、设备分公司的安全工作、各专业主管领导落实工作部署的完成情况也纳入积分管理。持续开展班组长安全培训,本年已完成12期(今年共17期)脱产培训班,并结合安全生产月组织安全大讨论、安全演讲、安全情景剧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继续加强安全文化建设,进一步增强全员安全意识、责任意识。

狠抓安全管理基础,持续开展“向管理不到位和管理者不作为宣战”活动。深入推进运营情况积分管理制度的落实,针对故障做分析、谈不足、定措施,每季度对排名前列的予以奖励,对积分排名末位的进行约谈,从正反两方面激励管理责任的落实。继续开展“检修标准化达标示范中心”评定授牌工作;编制设备维护管理标准,并在线路分公司、供电分公司试行开展项目部标准化作业评定,推进车辆、设备检修维修标准化。公司主管领导带队深入一线调研、检查,上半年组织检查车辆段26次,检查车站200余站次,通过问规章、查现场、看落实,指导中心、项目部、站区加强基层精细化管理。

提高应急抢险能力。开展全员岗位安全操作培训,进行日常电话闭塞、手摇道岔、改变驾驶模式等演练。通过现场操作、桌面推演等形式,各运营分公司联合设备公司共组织综合应急演练37次。特别是6月18日,公司还举行了多工种协同综合演练,对信息报送、现场勘查、列车起复及救援、各专业抢险队更换毁损设备等多环节的应急处置进行了模拟验证。

多举措应对路网客流压力

统筹提升线网运力。去年底新线开通后,客运量持续攀升,全网最高日客运量多次突破千万人次,特别是10号线成环运行后,已成为全网客运量最高的线路,同时客流分布规律也发生变化。公司根据路网客流时空变化情况、发展趋势,依照车辆设备实际运营状况,研究重点线路的运力提升工作,统筹提升线网运力,先后对2号线、10号线、亦庄线、昌平线等线路列车运行图进行调整,提高高峰运力,缓解客流拥挤,适当缩短平峰间隔,改善乘车环境。

结合新线开通、客流情况,路网运力搭接特点,组织运营分公司对重点车站特别是对于车站性质发生变化、客流增长迅速的宋家庄、惠南、呼家楼、西二旗、公主坟、六里桥等车站,进一步修订完善客运组织方案、限流方案、应急预案,增强“一站一方案”的科学性、实效性,保证乘客有序乘降。

继续落实《路网限流规范》,根据客流情况对路网常态限流车站进行适应性评估和调整,取消1号线五棵松、军事博物馆常态限流,增加10号线劲松、双井站为常态限流车站,调整后限流车站数量为41个。

调度指挥中心根据客流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列车运行,采取加开临客、向客流集中车站调车等灵活调度措施,强化调度指挥,缓解大客流冲击压力。

推进规范服务达标

巩固规范站建设成果。不断提高“规范服务车站”准入标准,补充完善退出机制,严格执行评定办法,并结合积分管理办法,将规范服务车站评定、标识管理、AFC设备管理、票务管理等相关内容纳入积分条款,增强规范服务监督力度。除2012年底开通的新线车站外,所有车站已完成“规范服务车站”验收并授牌,已组织42次“规范服务车站”复验,复验率达77%,并新评定东单、王府井、国贸、机场线等10个规范服务站区;新线车站的自查自评业已完成,正在逐步进行验收。各运营分公司每月进行服务专题培训,公司组织抽考或抽查,提高员工行为标准化。自4月26日起,分别在宣武门、北新桥、复兴门、东单等14条线路17座车站试行“实名上岗”,进一步加强乘客监督。

提高服务设施人性化。以“标识准确性、指向连续性”为重点,在服务月期间,对标识进行了全面排查,既有线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毕,对于新开通线路的标识问题已会同建设单位召开整改专题会,6月底前完成整改。规范广播提示,补充站车特殊情况下的广播内容,并对6号线列车英文广播重新录制。

强化沟通提升品质

拓展站区长接待日平台。由单一的站区长接待扩大为分公司联合通号、机电、建安及事业总部共同举办的综合性宣传沟通活动,更直接与乘客沟通,了解乘客需求。同时,为更好的了解不同出行目的乘客需求,将接待日调整为工作日与周末相结合,扩大了乘客接触范围。上半年共接待乘客5.45万人次,收集各类建议1400余条,收到表扬信137件。

积极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活动。一方面每季度组织展示宣传活动,到“北京小学”、“古城小学”、朝阳门社区、仁爱敬老院等单位开展互动活动;另一方面,邀请热心乘客382人次到重点车站、机场线、太平庄车辆段、轨道交通指挥中心、北京地铁展览厅进行参观。组织乘客座谈会5次,与乘客积极研讨安全服务措施,由专业部室解答热心乘客的疑问共241条,收集乘客建议47条,乘客对公司在安全服务方面所做的不懈努力给予了充分肯定。

组织编制《车站导行手册》。组织运营分公司重新整理、收集沿线周边医院、旅游景点、大型商场、文体设施等信息近300条,下发到全部窗口岗位并组织全员学习,乘客对员工指路错误的反映同比下降50%。针对行车延误,提供更人性化服务,制作《地铁延误说明》在车站发放并可在地铁网站下载,同时进一步提高微博说明情况的速度,主动争取乘客理解与配合。

强化票务整治

以4月份票务主题活动月为重点,积极开展特色活动,增强全体员工责任意识、票款意识及成本意识,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设备稳定可靠性,严格现场管理,规范操作流程,减少跑、漏票。票务月期间,共计补票32万余次,同比增长68.58%;纠正乘客不文明行为7万余次;查没废假票证202张,促进了票务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

积极推进新线开通、改造工作

实现10号线贯通运营。分三个阶段进行按图空载试运行,为贯通运营打下基础;进行全线查标,合理确定列车运行图参数;根据线路特点,重新调整首末车时间并与其他线路合理衔接;实现最大运力投入运行。组织运营分公司制定新线车站客运组织方案并调整、优化既有线车站特别是六里桥、公主坟、西局等站的客运组织方案及应急预案。

针对13号线、八通线加装屏蔽门及1号线信号系统改造等重点工程,组织进行工程安全评估和专家评审,督促相关单位提前进行工程风险分析,研究针对性控制措施,完善施工组织方案、技术措施和应急预案;并对涉及更新改造规范服务车站提出“不因改造工程影响规范质量”的要求,强化现场管理,确保改造期间的安全运营和乘客安全。(地宣

点击关注本地宝
返回首页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本地宝产品
反馈 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