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城区景点推荐 皇城文化体验之旅
导语 徜徉在古城灰墙下,穿梭于老北京胡同间,这里就是皇城文化的东城。除了故宫、天坛,这里还有更多代表皇城文化的新景点。在2012皇城国际旅游节期间,为了更好的让游客体验北京城的皇城文化,东城区推出了一系列活动,其中包括皇城低碳骑行游四条线路。在这四条线路中,主要涵盖了数十个主要景点,小编为大家推荐如下。
皇城低碳骑行游四条线路
1、东便门角楼-吴东魁艺术馆-皇家驿栈-孔庙-鼓楼
2、东便门角楼-锦芳小吃-国子监-五道营胡同-鼓楼
3、东便门角楼-东便门同仁堂-凝和庙-钟楼-鼓楼
4、东便门角楼-王府井大街同仁堂-自行车咖啡吧-王佐胡同-鼓楼
东城皇城文化景点推荐
孔庙
北京孔庙是中国元、明、清三朝祭祀孔子的场所。在北京东城区国子监街。1302年(元大德六年)建,大德十年建成。孔庙,门内院落共有三进,中轴线上的建筑从南向北依次为大成门、大成殿、崇圣门及崇圣祠。有元、明、清三代的进士题名碑198块,为研究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重要文献资料。孔庙从1928年起对外开放,供人游览。
孔庙第三进院落最富特色。由崇圣门、崇圣殿和东西配殿组成独立完整的院落,与前二进院落过渡自然且分割明显,显现出古人在建筑布局上的巧妙构思。明确的等级差别和功能区域划分,组成一整套祭祀性皇家建筑群落。
国子监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明朝由于首都北迁,在北京、南京分别都设有国子监,于是设在南京的国子监被称为“南监”或“南雍”,而设在北京的国子监则被称为“北监”或“北雍”。北京国子监始建于元朝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是我国元、明、清三代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和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
地坛
地坛,又称方泽坛,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1530年),为北京五坛中的第二大坛,坐落在安定门外东侧,与天坛遥相对应,与雍和宫、孔庙、国子监隔河相望。地坛是一座庄严肃穆、古朴幽雅的皇家坛庙,是明清两朝祭祀“皇地祗神”之场所,也是中国最大的“祭地”之坛。
门票:5元
开放时间:6:00-21:00
地铁:乘地铁2号线到雍和宫或安定门站,地铁5号线雍和宫或和平里北街站。
锦芳小吃
锦芳小吃店主要经营清真小吃,如糖火烧、艾窝窝、麻团、一品烧饼、奶油炸糕等锦芳小吃店的拳头产品是什锦元宵,其主要特点是:煮时只要开锅都漂在水面,而且膨涨,煮后皮松软,馅心成粥状,吃起来香甜不腻近年来锦芳小吃店不断开发新的元宵品种,如麦乳精、玫瑰、椰蓉、葡萄干等。
地址:5号线地铁磁器口站D出口南10米
钟楼
位于地安门外大街的钟楼,是老北京中轴线的北端点。“铸钟娘娘”的传说,为钟楼平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鼓楼
北京鼓楼位于北京市中轴线上、鼓楼东大街与地安门外大街交会处。与钟楼一起,元、明、清时为北京全城报时中心。八国联军入侵京城时,钟鼓楼上文物遭到破坏,建筑幸免于难。
五道营胡同
五道营胡同,明朝属崇教坊,称武德卫营。据传此地为明朝守城的兵营驻地,故名。清朝属镶黄旗,称五道营。营与卫均与驻军有关。营是一种军事单位,驻军之地一般也称为营。卫是明代的军事单位。五千六百人为一卫,有内外之分,驻京者称京卫。驻京外者称外卫。外卫皆隶属于五军都督府。京卫有亲军与非亲军之别,后者亦隶属于五军都督府。卫的名称有不同的来历,或以职司,或以地域、或以佳语。“武德”卫,当是佳语。武德卫营,即武德卫驻地。民国后沿称。1965年整顿地名时将小头条、小二条并入,改称五道营胡同。
王佐胡同
王佐胡同,钟楼北侧,呈东西走向。东起宝钞胡同,西止赵府街,北有支巷通国兴胡同。全长232米,宽5米,沥青路面。王佐胡同,清代属镶黄旗,乾隆时称王作儿胡同,宣统时称王佐胡同,民国后沿称。李宗仁曾住在1号,现为单位办公用房,余为居民住宅。
皇家驿站
北京皇家驿栈酒店属于DESIGNHOTELS酒店管理集团成员,由德国著名设计师主理设计,坐落于世界文化遗产——紫禁城东邻。酒店客房及各场所独特命名都创意于特有的设计理念,客房独特于“漂浮”的内部结构,皇家城墙时隐时现的独特设计线条,将所有家具相连其中,看起来好像墙流入床、沙发延至书桌。房间内各角度都可观看壁挂的电视,酒店音乐频道播放六种不同类型的酒店音乐。房价包含早餐和无线上网。24小时全程管家服务必然给客人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