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国家博物馆春节展出信息汇总(图)

导语 春节来啦,按照常例,中国国家博物馆春节除夕到初二闭馆三天,初三开馆。那么初三我们都可以去中国国家博物馆看哪些展览呢?小编为您准备了一套中国国家博物馆春节展出信息汇总,你可以看到这些展览哟!

  近藏集粹——中国国家博物馆新入藏文物特展

  展出时间:2015/9/11 - 2016/3/10

  展出地点:北19展厅

  展出内容:

  │宗邦重器│

  本单元展出40余件我馆近年征集的、首次公开面世的青铜容器。青铜容器出现于夏代,在商周时期达到巅峰,是古代上层社会的专享器物,被赋予丰富的社会政治与精神文化内涵。作为礼器,青铜容器是贵族地位的标志、家族永宝的圣物、国运昌祚的象征,以其别致多样的造型、独特的装饰纹样以及镌铸在器身的文字而成为中华文明熠熠生辉的瑰宝。此次展出的青铜容器制作精美,且大多数都带有铭文,具有重要的科学、艺术、历史和学术价值。透过这些珍贵文物,观众不仅可以领略我国古代青铜铸造的灿烂艺术,还可以进一步了解商周时期王朝的政治管理、祭祀礼仪、商品交易情况以及西周王年断代、家族形态、家臣制度、贵族家族内部经济事务等。

  │文人翰墨│

  本单元展出10余件宋至近代的珍贵书画,其中的宋代册页秋郊归牧图和柳荫牧笛图、蓝瑛的枫林爱晚图轴、髡残的山水图轴、金沙江全图卷等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文献价值。中国书画与文人结缘,成为文化精英寄情于物、发挥想象力、抒发内心情感、表达家国情怀的载体,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独特的审美意趣和精神追求。中国书画在收藏界备受青睐,成为拍卖市场的宠儿和炫目天价的创造者,给博物馆的书画征集工作带来重重困难。此次展出的书画作品是我馆在相关政府机构支持下解决书画征集难题的成果体现。

  │出世神韵│

  本单元展出佛教造像42件,其中包括著名的云冈石窟北魏砂岩佛半身像和宋代夹纻菩萨坐像。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在与本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逐渐形成了有中国特点和王朝风范的汉传佛教艺术,佛造像是其中最灿烂多彩的艺术载体之一,包括佛、菩萨、僧、天王等。公元7世纪佛教传入西藏,融合当地文化信仰、风俗习惯,汇聚了佛教显宗、密宗和藏地苯教等内容,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的藏传佛教艺术。汉传佛教艺术和藏传佛教艺术交相辉映,展现着中国佛教艺术的辉煌成就。通过此次展出的40余件佛造像,观众可以欣赏这两大佛教艺术流派瑰丽的造像艺术。

  │传世良工│

  本单元精选20余件套文物,包括瓷器、玛瑙器、青铜器、金制品等,它们携带着丰富的物质文化信息,展现了我国古代工匠的卓越智慧和高超技艺,是我们了解已经消逝的古代社会的一把钥匙。这些征集来的珍贵文物将从制作工艺与创新发展的角度向观众展示古人生产和生活的多彩画卷。秦公的马佩戴的马胄到底有多豪华?西汉贵族家的环保灯是怎么工作的?东汉皇帝用的钢刀是什么样的?唐代美人天天用什么工具梳妆打扮?瓷器是如何烧制和销售的?这些问题都能在展览中找到答案。

  │国宝回归│

  本单元通过虚拟手段展示我馆近年从海外征集的国之重器,其中包括子龙鼎、北朝石椁、唐代天龙山石窟菩萨坐像和头像、宋代木雕观音菩萨坐像、五代王处直墓彩绘浮雕武士石刻和圆明园兽首。近代中国先被西方列强瓜分,后被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在那段屈辱的国难岁月里,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遭到践踏和蹂躏,加之猖獗的盗墓及文物走私,使不计其数的珍贵文物流失海外。根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约有1000万件之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不完全统计显示,全世界47个国家的200多家博物馆藏有164万余件中国文物。剩下的大量文物仍散落在海外私人藏家和机构手中,成为现在国际文物拍卖市场的主角之一。那些客居海外的国宝何时才能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这是一条漫漫长路,也是国人心中永远的痛!本单元借助珍贵图片展示、补充文字内容,以及多媒体播放手段讲述这些国宝是如何流失海外的,又是经过怎样的努力才得以回归祖国的。

点击关注本地宝
返回首页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本地宝产品
反馈 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