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妙应寺白塔的前世与今生 触摸元大都的温度(图)
导语 七百多年后的今天,在北京已经很难寻得昔日元大都的痕迹了,惟有妙应白塔是最能够直接的触摸那段历史的地方。
白塔下的生活
年表
辽寿昌二年(1096年),造过一座佛塔(辽南京城的北郊),供奉佛舍利以及香塔、佛经等佛教圣物,後来毁于战火。
元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开始在辽塔遗址上重建一座喇嘛塔(尼泊尔阿尼哥主持)。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建成白塔,并随即迎请佛舍利入藏塔中。同一年,忽必烈又下令以塔为中心兴建一座「大圣寿万安寺」。
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大圣寿万安寺」落成,因位于大都城西,所以又称作「西苑」。
元贞元年(1295年),铁穆耳皇帝参加大圣寿万安寺“国祭日”佛事,参加僧众达七万多人,这是白塔寺香火最为鼎盛的时期。
元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寺院遭雷火焚烧,唯白塔尚存。
明宣德八年(1433年),明宣宗敕命维修了白塔。
明天顺元年(1457年),寺庙也进行重建,建成後命名为「妙应寺」。
明成化元年(1465年),在白塔的周围加了铁灯龛108座。
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重修了白塔宝盖,并在覆体上放了一座小铜碑。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修缮。
清乾隆十八年(1753),进行修缮。
清光绪二十五年(1900,),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将法器、供器等席卷而去。
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修缮。
民国十四年及二十六年(1925年、1937年)修缮。
1961年在塔顶上安装了避雷针。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後,寺内喇嘛被遣散,大门和钟鼓楼被拆除改建为商场,寺内被机关单位占用,大量文物遗失或被损毁。
1976年,受唐山大地震影响,相轮的顶部有所损坏。
1978年对白塔进行了维修加固。
1980年重修后的妙应寺及白塔正式开放。
1991年3月4日,我国国务院公布“妙应寺白塔”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7年,拆除商场,重修了山门和寺内建筑。
1998年,复建工程完成并开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