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北京

我眼中的北京

(1)衣

初来乍到的外地人看到北京街上的许多不起眼的打扮,可能忍不住要暗暗说一声,北京人穿得真不过如此,猛一瞧还不如外省尤其是南方某个涂脂抹粉的小城比如温州。事实上,呆在北京久了,就会发现,北京人的衣着应该说是中国人里头最有味道。

上海人精明而洋气,据说他们的目标从前是香港,现在早已直奔日本,精致而细巧,感觉整个人都满有出处,一针一线丝丝不苟。女孩子配上细而弯的眉毛,涂上在华韩国人喜欢用来加以和中国人区分的朱黑口红,上海人的样子总是在时髦的背后显出和多数国人不一样的气质,更要命的是,他们过于以这种差异而自豪。广州人很实际,因此也有着缺乏书卷气和斯文历练的遗憾,加上那里的服装加工业过于发达,已经让本地的青年人分不太清品牌的真正优劣。即使是很“炫”的广州新潮崽未免过于“惟香港人马首是瞻”,以至于偶尔有几点亮色在普通人群里闪现,也让人误以为是过境来的港澳同胞。这里所说的对象都是指普罗大众,满街积极地行走,也包括偶尔或经常坐坐出租车,甚至是开着私家车而忙钱忙不过来的一大批基本市民。真正大手笔的穿衣人,即使在中国也穿出了国际水准的人士不在本文话题之内,因为他们早就不单单属于中国的某个城市-----事实上,这类人更多的是属于国航,东航或泛美、法航、全日空的流动居民。

只有观察杂居在北京的人, 才能看出北京人在穿衣眼光上的特别。首先是北京的年轻人,作为大众服饰的主流消费者,表面上看,北京的青年人比外地的同龄人要朴素的多,男男女女都没有那么多的花样翻新,不过这种朴素是一种更国际口味的简单,水洗布干净利落的那一种。这自然和北京是中国首当其冲的国际化大都市的氛围有关。也有人不置可否地分析说,北京人的这种口味,更多的是受了以老外为对象的假国际名牌泛滥于秀水街、三里屯有关。不过呢,北京青年即使不穿衣服也比外地人要关心国际大事,自然眼界属于中国数一数二的开阔,何况北京各色的外国人之多,留学生,外商,旅游者,毫无疑问应该算中国之最,加上每年至少有四万人想着当年就出去放眼向洋看世界,北京城市的国际性助长了北京小伙或北京小妞的自信心,形成了满城尽是POLO,CK,VERSACE的T恤和仔裤甚至更多。好在只有北京人才能大模大样地把这些真假名牌穿得跟真的似的,因为这座风情万种包容性极强的城市里,什么事情都会发生,让你无法猜测,面对的是何等神仙。再说北京人的收入与日俱增,素来不显山水的北京人里头追求个性张扬的青年人也十分不少。这类人中无疑将会产生身着杰尼亚西服,戴劳力士手表,开奔驰车的新一代北京人。

总括性地说,年轻北京人包括四十岁左右的这个年龄段的人在“穿”方面,主要是白领和准白领倾向,这和北京知识层次普遍较高有关。而其他的北京人可能衣着上没有太多讲究,但是还是能看出一些共性。总的说,北京大凡有份不好也不赖的工作的人,穿衣倾向是向领导城市潮流的白领阶层看齐,只不过由于经济或文化的原因,以及更主要的是北方人疏懒的原因,他们大多爱穿休闲服装,-----据说这类服装不容易显出富贵平贱,既符合北京人不喜招摇的个性,又能满足一下追赶潮流的一点虚荣心-----偶尔有件稍具牌子比如GIORDANO或JEANSWEST之类,好象也没有时髦青年的那分耐心去打理自己的整体形象。这类人有时对头发、鞋等等可能很在意,偶一修饰,他们就能觉得象是进行了一项大工程。而时尚主流的年轻人似乎对头发的变化不太注意,-----当然,自命摇滚的除外。邻居家的亲戚从杭州来念大学,第一年还头上流油,第二年就变小短发,到了后来,发型很简单,非得细看才知道一些发胶的痕迹,小伙子也就一天比一天象北京人,宁可没户口也不愿回杭州上海,说是一看见那边小年青的头发油光水滑衣着光鲜就觉得没层次。

可见城市的服装和城市的风格大有关系,北京毕竟是北方内陆的故都,景物壮观而福泽深厚,再多的“IN”“COOL”,也一时无法改变北京整个城市的凝重大方。更多的北京市民穿着随便(偶尔还有点不太干净,可能是因为平房用水稍有不便,以及没有江南水乡人的洗涤习惯),堂皇出入酒楼宾馆,乃至美术馆音乐厅-----不过这到体现出北京人之所以不太讲花哨式样的原因,北京人总觉得要干的事情重要的事情多着呢,谁耐烦跟你穿衣戴帽不嫌折腾。胡同深处的街哥街嫂大妈阿伯,夏天不上班的时候有时好象只披了一块布在身上。就连国家机关的中年人里头,也偶尔可以看到旧旧的衬衣,老式的部队皮带系住的是很少有裤线的直角西裤。至于街头巷尾的民工,火车站前风尘仆仆的外地游人,拥挤而糟糕的机场刚刚抵达的国际旅客,他们都很快地分散到北京这座都市,然后很快融合在锦衣怒马的人群中,因为,北京这座城市,实际上穿着全国各地世界各地的衣饰。
点击关注本地宝
返回首页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本地宝产品
反馈 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