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门头沟龙泉镇琉璃渠村探秘 古老的琉璃之乡(图)
导语 坐落于北京门头沟龙泉镇的琉璃渠村,是古老的琉璃之乡,它因制作出精美的琉璃而著名,同时,它也是京郊的“中国传统村落”,这里面的一砖一瓦都有自己的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京郊的“中国传统村落” 门头沟龙泉镇琉璃渠村
京西九龙山下,永定河畔,坐落着京郊有名的琉璃之乡——琉璃渠村。这个古老的村庄以灿烂的琉璃文化为根基,跻身于“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金榜之上,日益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从元代起,因此地有高品质页岩石料可加工烧制成釉色艳丽的琉璃制品,朝廷即在此设琉璃局,清乾隆年间北京琉璃厂迁至此地,并为琉璃局修渠引水,村子也因此得名琉璃渠。从而历代皇家御用的建筑琉璃制品都是在此烧造的。
原来的明清皇宫御窑厂还在,只是更名为北京市琉璃制品厂,至今仍在生产,老窑火750年不熄,依然为天安门、故宫、颐和园等文物古迹提供建筑琉璃构件。目前村中还保留着乾隆年间修建的三官阁过街楼,专门供奉天官、地官、水官,以保一方平安。还有龙王庙、古戏台、京西香道上最大的万缘同善茶棚等遗迹。近年还修建了“琉璃园”,建起了107米长的琉璃文化墙,集中展示了为全国各地烧造的精典大型琉璃制品,如维修天安门所用的正吻,北海九龙壁的试烧1:2构件,南京阅江楼的鸱吻等,琉璃渠的烧造工艺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目,琉璃渠村看琉璃,很值得一看。
琉璃渠村聚落环境的不足和村落建设的实际需要,激发了村民的生存智慧。他们尊重生态原貌,遵循风水美学补景、点景的原则,因地制宜,随机赋形,精心构思,在村址的东南隅——九龙山和永定河的关节处,建起了画龙点睛,以少贵巧,令全村风水格局焕然一新、满盘皆活的过街楼。
位置的选择经营恰到好处,点石成金。二百多年来,过街楼就一直是琉璃渠村的地域标志。最具特色的是,在它券洞的两端各镶嵌一块琉璃匾额,西铭“砺山”,东铭“带河”。
“砺山带河”,本来是誓盟之辞。据记载,“汉高祖封功臣,誓盟说:‘使黄河如带,泰山如砺,国以永存,爰及苗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