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圣泉山在哪?怎么去?
导语 北京圣泉山在哪,圣泉山怎么去?北京本地宝为您提供北京圣泉山地址及交通信息,北京圣泉山旅游风景区在北京的东北部,燕山山脉脚下,有一处人间福地、佛教胜境,这里山雄健、峰巍峨、树滴翠、水缠绵、寺沧桑、境悠然,这就是圣泉山旅游风景区——一颗绽放在京郊大地上璀璨绚丽的奇葩!
【北京圣泉山旅游风景区在哪?】
地址:北京市怀柔区桥梓镇口头村
【北京圣泉山旅游风景区怎么去?】
行车路线:
公交路线:东直门乘坐916路公交车到北大街东路站,到对面转乘916怀柔—洞台或铁矿峪,到口头下车,北京圣泉山旅游风景区往西50米或进口头村大桥往东50米即到
自驾路线 :
1、有京承高速公路行驶到13号北台上路口出,根据路标提示直达北京圣泉山旅游风景区,沿路往西50米左转即到圣泉寺烧烤垂钓乐园。
2、由京承高速公路行驶到14出口怀柔城区出口,进入怀柔城区,沿青春路向北行驶至青春路北环岛后向西行驶6公里到达北京圣泉山旅游风景区,沿路往西50米左转即到
3、走101国道进入怀柔城区,沿青春路向北行驶至青春路北环岛后向西行驶6公里到达北京圣泉山旅游风景区,沿路向西50米即到圣泉寺烧烤垂钓乐园。
【北京圣泉山旅游风景区地图】
【北京圣泉山旅游风景区历史文化简介】
北京圣泉山旅游风景区网站在北京的东北部,燕山山脉脚下,有一处人间福地、佛教胜境,这里山雄健、峰巍峨、树滴翠、水缠绵、寺沧桑、境悠然,这就是圣泉山旅游风景区——一颗绽放在京郊大地上璀璨绚丽的奇葩!
北京圣泉山旅游风景区距怀柔城区6公里,东临千年古刹红螺寺,西接万里长城慕田峪,占地总面积5平方公里,背靠燕山,宏阔壮美,前拥怀沙河,风光秀丽。圣泉山集自然、人文景观和佛教、历史文化于一体,是一个净土佛国、禅宗胜境。
圣泉山是天然的佛教圣地,也是怀柔一处佛教文化场所,有观音寺佛教文化苑、钟鼓楼、灵骨塔等禅修之所,核心景观为圣泉山观音寺,寺庙周围有众多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值得一提的是,在众多人文遗迹中,目前还存在许多无从破解的神异的谜团,自古以来,无数到访者揣摩猜测,见仁见智,在民间酝酿成众多神奇的传说故事。这些故事口口相传,使圣泉山观音寺名声远播。信仰者、猎奇者、访圣者络绎不绝而来,各有心得而去,使圣泉山观音寺地处深山不萧条,远离人境却香火旺盛。
圣泉山没有五岳之名,却有五岳之势。放眼四周,高岭百转,群峰林立,峰岭之间沟谷棋布,远离尘世喧嚣、独享天然之气。景区山麓至“禅林春晓”段,海拔落差288米,上山步道坡度平均25度,适宜登山健身;“禅林春晓”至观音寺段,松柏葱翠,林荫夹道,山鸟啼鸣,空气清新,适宜漫步观景。
》》圣泉山景区之特色活动:
圣泉山景区常年推出“35元=美景+美食”活动,即游客购买一张35元门票,既可凭票游山观景、礼佛拜祖,还可在景区指定的民俗户免费品尝一餐农家美食。您可以品尝到肉炖葫芦条、农家豆腐、柴鸡蛋、家乡肠、时令野菜等16种农家菜,还可自主选择8种主食。
圣泉寺景区还常年推出“乡下有我一分田,我到地头来休闲”活动,让京城市民能亲身体验田园之乐,使平日里高度紧张的身心得到充分的放松。圣泉山景区诚邀京城市民来此认领播种无公害蔬菜,让忙于工作的您有一处放松的驿站!让孩子们有一个识五谷、辨禾麦,亲近自然的机会!让相爱的人体验“男耕女织”的无限浪漫,真正过一次“农民瘾”。
走进多情山水,拥抱绿色怀柔。作为京郊花园旅游风景区,圣泉山总是用她独特的方式迎接每一位游客。2008年以来,景区确立了“节节有活动,季季都精彩”的营销举措。即景区借助国家假日改革的有力契机,深入挖掘中国传统节日魅力,依托自身的自然资源,倾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先后策划了圣泉山旅游健身文化节、端午文化节、中秋文化节等具有怀柔地域特色的旅游活动,让游客在饱览秀美山川的同时,能够体味旅游文化的乐趣,享受生态休闲的美好。
》》圣泉山景区历史:
据观音寺碑文记载,该寺始建于唐代,明成化年间重修,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除大雄宝殿、大悲殿、圆通殿等人文景观外,寺庙周边的自然景观十分丰富,有神龟石、三星洞、香炉石、灵照松等。据民间传说,唐代著名女将樊梨花镇守幽州北境,一次与北国交兵,被困九龙山(即如今的圣泉山)下,敌强我弱,命悬一线。情急之中,樊梨花合掌急呼:“观世音菩萨显灵!观世音菩萨救我!”观世音菩萨闻听呼救,立即点化九龙山的九条伏地青龙,请它们施救,成就殊胜因缘。九条青龙欣然领命,立即兴风布雨,在军阵上空下起倾盆大雨。交战双方被大雨浇得睁不开眼抬不起臂,自顾不暇。乱军中,樊梨花率亲兵蒙头急奔,突围而去。事后,樊梨花感念观世音菩萨救命之恩,遂在九龙山云兴之处,为观世音菩萨建寺塑像,以为永久供奉。
年深日久,风雨侵凌,唐代建筑已不见踪迹,但观音寺内正殿前西侧及韦驮殿东南角,今天尚可见到两株古槐残存的根桩,其直径达1.5米以上。唐以后辽、金、元时期,圣泉山一带社会动乱,人口迁徙不定,圣泉山观音寺的故事多被历史湮没了。
悠久的佛教文化和正规的礼佛传统是圣泉山景区自2006年重修开放后的最大旅游亮点,它们与此后推出的民俗旅游一起组成了圣泉山旅游主体。
》》圣泉山景区之神话:
山无水则呆滞,水无山则平庸。圣泉山不但不缺水,还酝酿出一段关于水的佳话来。
“传说观音寺初建时山上没有水源。寺内用水全靠寺僧到山下河里去背,非常艰难。但阖寺众僧发愿苦修,背水不止,礼佛不辍,志向坚韧。山间生活清苦,当缺乏点心蔬果时,僧人们便奉上背来的清水供养佛菩萨。韦驮菩萨住在前殿,每天看着僧人们往来背水,深为他们的坚忍不拔所感动,发心要帮信徒们解决吃水困难。韦驮菩萨说到做到,有一天,观世音菩萨真身率诸天众菩萨齐聚圣泉山观音寺,环侍在佛前瞻礼诵经。韦驮菩萨确定佛位绝对安全,才决定抽空赶紧去办寺里用水的事。
韦驮菩萨乘夜下山,转了多处,在怀柔县城东门外下元村看中一眼水井。此井水量充足,水质清凉甘甜,很满意。但他不能就这么把井拿走。佛家规矩大,僧人向世俗人讨要物品,叫做化缘,世俗人供奉给寺庙僧人物品叫做供养或施舍。所以韦驮菩萨看中了这口井,还要等村里人同意给他,他才能要。韦驮菩萨有信心,他坐在井边等。半夜谁来井边呀?可巧一个小伙子明天起早要出门,家里没水了,赶夜来挑水。水提上来,韦驮就向他讨水喝。小伙子见是一个出家人,便让他喝。韦驮菩萨要成就因缘,喝一口,夸一句:“这水真甜,好井!”再喝一口,再夸一句:“这水真甜,好井!”喝一口夸一句,小伙子着急回家,有点不耐烦了,就接一了句,“井好,你背回你家去!”“谢过施主!”韦驮菩萨等的就是这句话。小伙子前脚刚走,韦驮菩萨用大力金刚杵把井一挝,背起就往回赶。韦驮菩萨背井上山,他也累呀!可这时时间紧迫,半夜子时鸡叫前前必须完成。所以回到观音寺他立即安井,正当他安下井还没调正之际,鸡叫了。韦驮急忙放下井回归神位。井就成了斜井。圣泉山的名字也因这口圣井得名。
》》口头民俗村介绍:
圣泉山脚下的口头民俗村三面环山两面邻水,南接怀柔水库,北依圣泉山,山清水美,素有“水乡”之称。
口头民俗村历史悠久,明朝1368年—1644年,明中期公元14世纪,弘治年间迁来移民,来到九龙山前落户;山前有道河,河的南侧有一片未开垦的土地,没有人耕种,人们便在此地落户。(宗、辽、金、元、明时期)战士行军出入此地,也是怀柔县西北山河沟口要地,各朝代军民上县往返出入都经过此山沟口(即必经之路)为此这条沟口由原叫九龙口故称为口头村。此名延用到现在。
口头花会文化源远流长,自明朝弘治年间至明朝末(公元1500年左右——1640年左右一百多年里,传说口头曾有过少林会,五虎棍、耍幡、高跷十不间小车等在把式场集会演习,穿街走耍,到明末李闯王时代清兵进关,满清的建立,几十年里困战乱花会也随之消失了,满清建国后,又排斥汉族文化,不许汉人练武,从而口头村花会属武林性质的会未能恢复,至康熙年间,口头村人的姓氏产生巨大变化,康、花、朱三姓消失,赫、张等姓氏充实了口头,口头村花会在康熙中期,1690年左右恢复,到雍正谋位后,为保帝位,凡有武术性质的会又被取缔。尔后,乾隆中期,1750年,也是历史上的乾隆盛世百业兴旺,国泰民安年代,乾隆不排斥汉族文化,雇用汉人发展各业(文艺),这个时期,口头民俗花会再现民俗文化魅力。
口头村花会停留到1954年,正月参加怀柔县民间花会演出,到1959年京制刷厂(住口头村)演出过两次,但因农村人民公社大跃进(加之国家三年困难时期)民间花会同时被难停止。到1967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党中央提出破“四旧”立“四新”。
口头村民俗村为游客提供吃、住、行、娱、购等“一条龙”服务。这里建有具有北方浓郁特色的四合院,游客来此,冬季可享受火炕的温暖,夏季可体验火炕的清凉。民俗户家中,各种农家风味美食应有尽有,烤黄羊、虹鳟鱼、泥鳅及纯天然绿色食品木立芽、厥菜、山蒜等美味可口。此外,游客还可亲手推碾子、磨面、下厨做饭,尽情享受农家乐和。
爱好爬山者可登山临顶,参佛祈福,途中采摘野菜、松蘑;爱好幽静者,可漫步村外,观生态河滩,看小桥流水,赏田园风光,无限风光尽在眼底。
这是一片神奇的绿色净土,这是大自然馈赠的“天然氧吧”,国家3A级旅游景区圣泉山,这里林木葱郁、山花满坡;这里风光旖旎,景色醉人。松鼠攀上石岩,百鸟展翅飞翔,深山中的谷溪宛如一条飘逸的玉带缠绕在圣泉山间……品农家美食,看秀丽山色,登云台揽胜,聚野外会餐。来吧,请您背上行囊,前往神奇的圣泉山,与青山为伍,与绿水作伴,纵情山水,放飞无限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