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盛袜文化博物馆 博物馆里感受袜文化
导语 提起袜子,给人的感觉总是有些微不足道。可在房山区阎村镇,却有这样一家专门讲述袜文化的博物馆--北京日盛袜文化博物馆。在这里,游客不仅能看到几百年前的织袜机器,还可学到袜子收纳整理、洗涤晾晒的生活小常识,甚至接触到袜子的衍生物和残值利用品,全面感受袜子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大董村 藏着全国首家袜文化馆
虽说每天都要穿袜子,但却从未仔细想过这小小的织物背后蕴藏着怎样的文化内涵。听说房山有家袜文化博物馆,便带着一颗好奇之心前去“膜拜”。驱车从京港澳高速阎村出口进入京周路,直奔大董村方向,村口的位置便是这家全国首家袜文化博物馆所在地。
博物馆的外部设计呈现出的是一个玻璃幕墙做成的大脚印,镶嵌在纯白色的墙体上,抽象而又有趣,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美观别致。走进博物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全部由纺织物原料构成的粉紫色系的微型景观,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里面有丝线形成的飞瀑,有状如钟乳石的棉团,还有纱布“雕成”的花朵,远看恰似房山著名的风景地--石花洞的情景再现。馆内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件雕塑出自工艺美术大师林乐成先生之手,可谓独具匠心。
历史馆 百年老机器成镇馆之宝
占地600余平方米的博物馆内设有历史馆、科普馆、体验馆、未来馆和“心地大厅”五大展区,共展出各类藏品1000余件。据说这些藏品绝大部分是博物馆的创办者、日盛袜业总经理李磊历经多年,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找、收集而来的。整个展馆从建造到布展花费了600余万元,从去年1月免费开放至今,已吸引了不少游客。在进入第一个展厅的通道内,陈列着几份相当珍贵的文物实物,一份是发布于民国十八年间的《放足令》。这份放足令的颁布实施不仅标志着妇女地位真正得到了提高,也为中国袜子业的发展奠定了需求基础。另外两份分别是1920年美国报纸刊登的世界上最早的手摇织袜机广告和一张中国妇女在家织布袜子的版画。
步入最具厚重感的历史馆,陈列着第一双袜子的雏形便是5500年前美国亚美尼亚山区的皮革袜复制品,它的形态介于鞋和袜之间。在这双五千余年前袜子的引导下,我们开始一步步地追逐袜业发展的历史。在这里,能看到清代黄道婆使用过的纺织机,也能找到曾荣获过万国博览会银奖的袜板。在历史馆正中央的地面上,矗立着一台老旧的立式织袜机和一台美国制造的手摇织袜机。这可是袜文化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馆内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两台机器都是真品,距今都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虽然陈旧落伍,却恰恰是袜子生产机械化与自动化的鼻祖。
科技馆 科技引领时尚生活
从历史馆出来就直接进入了科技馆。在科技馆里陈列的是袜子原料各种不同材质的纺织物的专业性知识,包括植物性的,动物性的,人造纤维等,还有适应现代生活品味的运动系列。科技馆的专业性非常强,通过展板介绍可以从中得知各种不同原材料制造出来的袜子会给穿着者带来什么样不同的感受,又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什么样不同的影响。这里还展示了一些极具超前意识的生物性袜品,比如糖尿病袜、压力袜、防足裂袜等。馆内工作人员说,糖尿病袜不是具有治疗糖尿病的功效,而是根据糖尿病的发病原理和病理需求设计的,让患者穿上感觉更加舒适,也体现了袜业制造者的人文关怀。此外,科技馆还向公众介绍与袜文化相关的穿着礼仪、配色方案和流行趋势,使袜文化在引领时尚的同时,能更亲切地走进生活。
体验馆 袜子让生活更美好
体验馆带给人的则完全是“家”的感觉,这里摆放了许多可爱的布偶,全部都是利用袜子制作出来的,此外还有用丝袜打造出来的插花作品。在这个馆内,还有专门的区域教给游客如何正确地收纳袜子,洗涤晾晒袜子,让游客学会和袜子“温柔相待”。此外,这里还会不定期举办体验专场,教小朋友动手制作袜子布偶。
而在极具现代感的未来馆内,则展示了各种袜业高新材料与应用高新技术生产的袜品实物。置身在一双双凌空排列的袜模之中,仿佛在天空下翱翔的小鸟,正在寻觅自己中意的家园。而承接传统,立足当下,发展未来,也正是博物馆想要传递给游客的文化内涵。
一圈逛下来,感觉不虚此行,小小的博物馆不仅囊括了袜子的前世今生与未来,也让人学会了如何善待自己。临别前当然要到博物馆旁的工厂店买上两双舒适又有科技含量的袜子,价格可比市面上便宜不少呢。
地址:房山区阎村镇金秋工业园区C区1号日盛袜业厂区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