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古北口文化苦旅(景区简介+交通)
导语 做为一个文艺青年,你最大的梦想是什么,我最想要的是背上包踏遍所有历史文化遗迹,哪里有这种地方,来一场北京古北口文化苦旅吧。
二郎庙
二郎庙建于明朝期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古北口是北京大门,也是通往内蒙、华北、东北的必经之路,是边关重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为了加强古北口防御,明朝初公元1378年,派大将徐达在古北口北齐长城上修建明长城,使古北口城防御体系更加完善。为了保卫古北口城的和平与领土不受侵犯,也是人们一种精神信仰,古北口城修建不久,人们就在古北口城东门外修建了二郎庙。二郎庙从右开始,第一间供奉的是杨戬杨二郎,中间是关羽关老爷,左边殿供奉的是观世音菩萨。
看过《封神演义》的人都知道,杨二郎有三只眼,庄严而威武。孙悟空七十二变,而杨二郎却有七十三变,这也就预示着不管敌人有千变万化,都逃不出杨二郎之手。他英勇善战,在《封神演义》里也是为正义而战,成为后人的楷模,又有啸天犬的随从,更增加了杨二郎的威武气势。在古北口东门外建二郎庙就是人们的心愿,祈祷二郎神用自己的威武神通保卫古北口,不受外敌侵入,也是人们向往和平的寄托。
关羽关老爷是武圣人,及忠孝节义于一身,勇猛、讲义气、忠贞不二,他是正义的化身。《三国演义》里将关老爷的故事写得淋漓尽致,他英勇善战、武艺超群、东拼西杀,为刘备争得三分天下。关老爷的故事家喻户晓,从古至今全国各地关帝庙最多,清朝乾隆时期,北京就有二百多座,古北口庙宇里关帝庙也最多。关老爷既是来往行人的保护神,也是保护商贾之神,应该说他就是平安使者,所以二郎庙里供奉关羽关老爷就是起保护作用的。
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慈悲为怀是佛中之首,保佑人间万事如意,是给人带来幸福的象征。供奉观世音菩萨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
满族风情园
二郎庙东边是满族风情园,是由上房三间、东西配房各两间组成,是一个古式小三合院。从大门进来后,西厢房为起居室,那里边是清朝时满族人喜欢睡的大炕,炕上有装有针头线脑的炕柜和放被子的被搁。电影里才能看到的满族服装,古老的八仙桌、太师椅、精致的笔筒上雕刻着古代带动人民在村庄带动的情景。宝砚上的龙戏珠栩栩如生,柜盖上的果盘还是清代瓷器,靠门口洗脸用的脸盆和梳头镜都是清朝时满族人用的。从起居室摆设可以看出古代满族人生活习俗。
东厢房是仓房,那里存放着现代社会早已不用的农具和生活用的工具。包括:挑地用的犁和豁子;有用来量粮食用的斗和升;还有放在锅台边上烧水时用来吹风的老风箱。古老的瓦盆、筷筒,咯吱咯吱响、但很重的饸饹床子等都在这仓房里放着。看到这些陈旧的东西,也仿佛看到古北口前辈们生活的缩影。
三间上房为百工坊,百工坊里陈列着古石磨,明代妇女用的首饰盒、梳头匣子、化妆盒,以及薰屋子用的香料盒。铜质洗脸盆边上还刻有:吉祥如意、财源广进、招财进宝等字样,这看出了古代带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古代做糕点的模具,拜寿做寿桃用的模具精致、典雅,、古色古香。青铜制成的暖水壶和起源于古代波斯的实用性与工艺制作艺术相结合的水烟袋等琳琅满目,这些古老的东西是对古北口悠久历史的见证。另外展柜里还陈列着日本时期的军用刺刀、手雷和子弹,这些更是对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国、进攻古北口所犯罪行的最好见证。院里还放着一辆旧时大家族才有的交通工具,古朴、高贵的马车。您一看见这些淳朴的东西就联想到古北口的过去,欢迎您来古北口不要忘了来满族风情园里看看。
古北口景区简介
古北口历史悠久,自然环境优美,地势险恶,素有"京师锁钥"之称。它位于北京东北部,密云县境内,是北京的龙脉地带,是通往东北、内蒙古以至华北平原的交通要道,是北京的东北大门。
古北口是一个以千年军事古镇为核心、包括古长城体系、自然风景、历史古迹、人文景观、军镇文化等独特的历史文化重镇,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东蟠龙、西卧虎,中间为荡荡潮河。两山夹一河使古北口在冷兵器时代成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重要关口,古人形容古北口:东西层峦入嵯峨,关口仅容数骑过;天意本将南北限,即今天意又如何。
古北口为北京的龙脉地带,汇聚了浑然天成的自然景观,是天人合地,藏风聚气之地,历史以来成为中国庙宇密度最高的古镇。不到1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庙宇高达70多座,号称--民间园林。优雅的自然环境里历史古迹与人文景观相辉映,蕴藏的古文化如浩瀚的海洋,源远流长。古北口群山环抱、绿色掩映,情境与高雅并存,人们经常这样说:"七郎坟、令公庙、琉璃影壁靠大道,一步三眼井、两步三座庙。"形象的描绘了古北口的特色,从夏商开始,这里就是各组人民生生不息的宝地,这也就是活着的古镇--古北口。
由于诸多的历史条件、独特的自然环境,使古北口在旅游资源上独一无二。景区的特点是"三碑、三庙、三城",古北口有"城上城、城中城、城套城" 之说,也是我国唯一的城上之城。建于公元555年的北齐长城和建于公元1378年的明长城无论从建筑学和军事学都是最好的研究课题,登上城上城,那真是登高望远,古北口全貌尽收眼底,即沐浴和煦风光,又探寻古战场遗迹。
长城抗战烈士墓
1933年1月日军进犯山海关,3月占领承德,威逼北京。为了阻止日军南进,我国民党军在各个交通道设防。33年3月11日,日军进攻古北口,我国民党十七军二十五师的师长关林征带领将士率先阻击敌人,在敌人以优势实力并且有飞机大炮、坦克配合的情况下,关林征和将士们奋力打击敌人,拼死抗敌。当时我军只有两门迫击炮,一次又一次的冲锋都被敌人猛烈的炮火打退,将士们不屈不挠,浴血奋战,在没有弹药和援军的情况下,部队死伤惨重,关林征也受重伤被抬下战场。杜聿明接替关麟征继续指挥战斗,后来像刘戡、黄杰、郑洞国等大将一个又一个都在这里指挥过这场战役。最后,终因电讯不通,后援无继,古北口被日军占领,国民党军队也被迫撤出密云。这次震惊中外的长城保卫战,历时两个多月,打死打伤日军五千多。日军在战斗结束后元气大伤,急忙从国内调兵。我国民党军队死伤八千多,战斗初期牺牲的烈士们的尸体都被抢运出去,最后没来得及运走的尸骨于长城脚下、坡上坡下到处可见。他们是我们的同胞,是抗击外寇的民族英雄,谁能忍心看到他们暴尸山野。当地群众自发组织起来把尸体背运至古北口南门外,在道士王乐如的带领下,埋在这直径18米,高10米的大坟里,埋的时候是一层尸体一层芦席,整整埋了360多具。当时人们称它为肉丘坟。1934年国民党驻北京分部知道后才给这些阵亡烈士立碑题词:"大好男儿光争日月,精忠魂魄气壮山河。"
巍巍长城埋忠骨,荡荡潮河悼英灵,缅怀先烈,青山永在,慰英魂,绿水增荣。1983年,上级政府把这里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小学生和部队经常到这里为烈士们扫墓、鲜花、讲爱国主义教育知识,许多国民党和他的后人也到这里来悼念他们的战友和先辈。
先辈们为了保卫国土,把鲜血洒在了这里,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我中华民族的尊严。长城抗战虽然以失败告终,可它打出了中华民族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也证明了中国人是不可欺的。
令公庙
令公庙是公元1025年辽圣宗耶律隆绪建的,距今已有980多年的历史。辽圣宗建杨令公庙是有原因的,杨家一门忠烈,忠义勇猛,战场上辽国军队永远是杨家军的手下败将,所以有杨家军在,辽国人没办法打至古北口。自从金沙滩大战以后,杨家元气大伤,辽国军队长驱直入打过古北口,威胁北京。自从公元 1004年宋辽签了《檀渊之盟》之后,战事才平息下来,宋辽也和平了很多年。当时辽圣宗和宋真宗以兄弟相称。1022年,真宗驾崩,辽主很悲痛,思潮起伏,夜里梦到杨业,辽主想,杨业是宋朝子民,在人民心中地位崇高,于是他就在南北往来的必经之路--古北口建杨令公庙,一是对宋真宗的悼念,再就是也为了笼络大宋子民;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英雄相惜,他敬重杨家人,服他们。辽圣宗要求他的兵士以杨家军为榜样。因此从建庙后,辽人出征前或遇重大事件,他们都要拜杨家将。
杨业和杨家将从古至今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特别高,他们满门忠烈,是抗击外寇的民族英雄,在全国就有两个杨家祠堂,一个是他们出生地山西代县的杨令公祠,再一个就是古北口的杨令公庙,它分前殿、后殿,下面欢迎各位进庙里,咱们边走边讲,
药王庙
药王庙建于明朝初年,距今已有630年的历史。药王庙西边半步之遥是关帝庙,右前方是龙王庙,右后角是观音阁,说是两步三座庙,实际是三庙加一阁,外加一明初的古戏楼。药王庙这种庙中套庙的建筑格局,历史以来在建筑学上是特殊的,在庙宇群里堪称之首。
药王庙是为您祈祷身心健康,保佑平安的圣地,关帝庙保佑您事业一帆风顺、官运亨通。龙王庙就是风调雨顺。观音阁里的观音菩萨是佛中之首,保佑你万事如意、大吉大利。两步三座庙里天时、地利、人和,欢迎您到殿里参拜、观光。
古北口长城
古北口长城是在冷兵器时代从没有被攻破的长城堡垒体系。它西起八大楼子长城,黄峪海长城,卧虎山长城、蟠龙山长城、五里坨长城。
蟠龙山长城是原长城,数百年的沧桑,抹不掉它历史的神采,反而更增添它无限的文化魅力。在戚继光修的明代万里长城中,这段长城敌楼和城墙形成最富变化,是景观最为壮美的一段长城。蟠龙山长城在古北口长城的中段,它和卧虎山长城、铁门关、水关长城同时构成了古北口长城防御的核心,全长五公里,有敌楼40多座,顺山脊走向,连绵起伏,像几条巨龙环绕盘踞在山顶,它以险、奇、气、巧、密概括精华,无论在军事学、建筑学和艺术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考察价值。蟠龙山长城不仅有明初长城、明末长城,而且还有北京最早的"北齐长城",构成了"城中城"、"城套城"、"城上城"等奇观。1980年,中国旅游局、文化部、文物部合成长城考察组,认为古北口长城为万里长城之最,是中国的第二"八达岭"。1987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把古北口长城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蟠龙山长城上著名的将军楼,独一无二的二十四眼楼,士兵们思念家乡的好望楼,还有三眼楼,五眼楼等都令人目不暇接,非常有观赏和研究价值。蟠龙山长城不仅让您参观了它的原貌,而且还向您展示它战争留下来的遗迹,因为它历代为古战场。······就说1933年著名的长城保卫战······1948年的解放战争······
三眼井
古北口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历代都有很多驻军。北口城建成后,建了许多民房和兵营,住着老百姓和军队,可是吃水都很困难。公元1205年,在北口外挖一口井,由于驻军和百姓都到这口井来挑水,非常拥挤,甚至得排队打水,有时挑桶水得用好长时间,为了拥挤人的安全,更为了节省众人的时间,人们就想出了一个办法:在井上先安一个三角架,架上有个辘轳,再在井口上盖一个事先做好的三个眼的盖子,由辘轳上拴三根绳,吊着三只桶,这样同时由3个人打水,缓解了拥挤的现象,为大家节省了时间,由这也看出了我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后来还知道内情的人都觉得这个三眼井特神秘,由于地质问题,虽说是一口井,可每个眼打出的水味道都不一样。传说每天把三种味道的水都喝到,日久天长能去病延年,长生不老。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去承德避暑,到古北口驿馆住下后,别处水不喝,专门要三眼井的水,喝后赞不绝口,然后和大臣纪晓岚、刘庸等率领文武大员到三眼井边,一个眼一个眼的打水喝。左一碗右一碗,喝一口叫声好,喝一口又都说味道不一样,就这样把大臣们喝得个个都挺着个大肚子,从承德回来后,还要带几桶水回北京把乾隆高兴的封这口井:"井水永远旺盛,井邦永远坚固。"受了皇封的三眼井,井邦虽然都是圆圆的石头磊的,可经过了800多年,水却没干涸,井邦也未塌。人们一代又一代一直用水到现在,成为古北口老八景之一"一步三眼井"。
财神庙
财神庙于哪个朝代没有记载,只知道清朝道光年间重新维修过。财神庙视为您祈祷财源茂盛,保佑您大吉大利的福地。庙宇为古代建筑,殿外两边墙上留有古代壁画,殿里正中供奉着祖师爷--文财神比干。比干是商殷纣王的叔父,也是纣王的财政部长,一代忠臣比干怎么变成财神爷的呢?比干为人中耿正直,见纣王残暴无道,常常直言劝谏,可纣王不但不听,还变本加厉。比干怒视纣王,自己将心摘下,扔于地上,走出王宫,来到民间,广散财宝,他因吃了姜子牙给的灵丹妙药,不曾死去。因为没心,也就没有私心,无偏无向,办事公道,深受人们爱戴、称赞所以自古人们就把老幼都无欺的君子比干立为财神,人人敬服。
范蠡生于楚平王十二年(公元前517年),出国(今河南南阳)人,他出身贫寒,但聪敏过人,学富五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满腹经纶。事越王勾践二十年,辅佐越王成就大业,吴灭后,在举国欢庆之时,范蠡却功成身退。范弃官为商,获利千万,他仗义疏财,施善乡里,三次大的聚财,都发放民间,没出几年,范蠡经商积资又成巨富,民间百姓都公认为他财神爷。
关老爷在历史上就是武财神,勇猛、讲义气、忠贞不二,集忠孝义于一身,东征西杀为刘备征得三分天下。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崇高,他也是义气的象征,更是保护神和财神。
御膳房
古北口"御膳房"属"行在御膳房",意思是位于行宫的御膳房。皇帝每次出行时,都带有一个御膳班子,以供其吃喝。
古北口御膳房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是清代帝王为了去"承德避暑"和去围场狩猎时中途休息时所用。承德避暑山庄曾是中国清朝皇帝的夏宫,皇室们会经常前往避暑,古北口又是其必经之地,所以古北口"御膳房"也承载了清朝几代皇室的百味人生。
皇帝吃饭分传膳、进膳、用膳三段进行。每次传膳前,先呈膳单,膳单上注明用膳的时间、地点、菜点的名目,哪品菜点用什么食具盛放,用什么桌子等。御膳房所用餐具也非常讲究,从金、银到锡、瓷不同材料把用膳者的身份区分成三六九等。"天子"最怕死。所用的御厨、太监,虽经再三挑选,还是信之不过。为了防备在食物中下毒,皇帝经常采取"赏膳"、"尝膳"等办法,即在皇帝未吃之前,先赏给后妃一部分,或者让贴身太监先尝尝,然后再吃,吃时,也要用银盘子,象牙筷子检验一下是否有毒,方敢入口。帝王一餐谱,百姓数年粮。平日皇帝普通的一餐也要上二十左右品菜。
随着历史的变迁,那曾经千百年飘扬着山珍海味奇香的御膳房,也同钟鸣鼎食的帝王们一起为历史的浪潮所淹没,现在我们把他还原出来供大家参观,留念。
御道宫灯
古北口御道宫灯展室建筑面积40平方米,室内常年展出六方宫灯、团府宝莲灯、脸谱灯、壁式宫灯、方经灯、荷花灯、剪纸宫灯、鲤鱼灯、龙头吊灯等数十种灯笼制品,充分向公众展示古北口村的宫灯文化。
中国的宫灯明初市在宫廷兴起的,清朝时由宫廷传入民间的,这个过程是宫灯艺术的整体提升,古北口在康熙时期被封为御道,是皇家去避暑山庄的必经之路,由此成为了驿站。
乾隆经过古北口时,住在驿站将宫灯记忆留在了古北口,流传到了民间,古北口村民制作灯笼干得技术非常高超,宫灯技术一直流传至今。
御道宫灯是2009年北京市有老艺人下乡活动,古北口村把宫灯作为一村一品来发展文化产业,到古北口不仅能够看宫灯赏宫灯还可以亲身体验做宫灯,到这里的游客看完宫灯的制作过程还可以带个灯笼回家。
文化大院
古北口村文化大院,又名"格格府",于2006年5月中旬开始动工,历时6个多月,投资65万元,于2006年11月24日正式投入使用。
"格格府"位于古北口村东关西队,占地面积930平米,建筑面积520平米。该文化大院共有18间仿古建筑风格的房屋:正房6间、南房6间、东西配房各3间。正房6间为多功能数字化影院,内设数字控制台及投影仪等专业设备,安装高档座位98个,可容纳一百二十余人;南房为活动室及数字家园网络教室;东西配房分别为益民书屋及休息接待室。
目前,"格格府"内的各个活动室均制定了相关使用制度及注意事项,并有专人负责管理。不仅给村民们读书学习、上网活动提供了方便,也为村内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召开会议提供了固定的场所同时还是古北口村民俗旅游接待中心。
九曲黄河阵
古北口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由北京通往东北、河北、内蒙古必经之路,为北京的北大门。是塞北进入中原的第一个城镇。
在冷兵器时期发生在古北口的战争多达130次,是中国革命战争史的一部缩影,从战略角度说古北口与张家口、喜峰口并列为三口,南北朝于公元"555"年在古北口建北齐城墙,北齐城墙建成后,古北口成为规模城池,设有北门、南门、东门。
东门外建有"九曲黄河阵"封神演义中姜子牙辅周伐纣,用计策把赵公明射杀,赵公明的三个妹妹:琼霄、碧霄,云霄为兄报仇,摆下九曲黄河大阵,大阵把姜子牙困住,姜子牙又请人破阵才得以摆脱。姜子牙钦佩三霄对兄长的情谊和忠义气节,把他们封为"娘娘"正是人们口中的"三霄娘娘"
在古北口东门外建九曲黄河阵,一是激励人们保国土、保家园的决心,二是象征人们珍爱和平幸福的心愿,三是在黄河阵里设有果园也是为游人们增加一处散心走步的场所。
长城抗战纪念馆
欢迎各位先生、女士、朋友们参观长城抗战纪念馆。古北口长城抗战纪念馆是古北口人民为纪念抗日战争早期的长城抗战,向抗日前辈致敬,弘扬民族精神所修建的。
纪念馆共有六个单元。第一单元为"长城烽火"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三省,东三省被划为满洲国,不到两年时间,日本侵略者就把矛头指向我华北广大地区,企图把华北地区都划为满洲国,1933年一月日军进攻山海关,然后向热沟、察哈尔进攻,他们进军医院口,寻岭口、多伦、喜峰口、冷口、张家口、古北口每一个长城关要。
第二单元"京师锁钥"古北口时进入中原唯一的通道,古北口长城作为天险是战略要地,东蟠龙、西卧虎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日军高级首领非常明白这一点,攻打古北口时派的是她们做战非常强的第八师团和第五师团。
第三单元"铁血抗战"1933年3月11号,我十七军和东北军二郎庙在古北口正关和日军血战,激战五昼夜,我军将士死伤四千多,关林征师长负重伤抬下战场,十月初,日军进攻南天门,十七军第二师和八十五师在南天门熬站八昼夜。死伤日军三千多,古北口63天的狙击战,歼敌五千多。我军死伤八千多。
第四单元"日军暴行"从33年日本人占领古北口到45年投降,古北口被日军占领12年,12年古北口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汇总,整个村庄被火烧毁,大片田园变为焦土,日本军国注意在古北口大地犯下了滔天罪行。
第五单元"人民必胜"国内国际反法西斯斗争,于1945年8月把日本法西斯赶出中国,中国人民前仆后继,奋战14年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驻华北地区日军于1945年10月10日在北京太和殿签下投降书。
第六单元"忠烈千秋"为保国土牺牲的烈士,为民族而战死的英雄们永垂不朽,他们的死重于泰山,他们弘扬了中华民族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中国人民世世代代都会记住他们的。
交通路线
从北京四惠长途汽车站乘到承德的长途客车到古北口镇下,或者东直门乘980到密云汽车总站,然后包车或者转密云到古北口的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