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到拉萨旅游攻略游记分享(路线+景点+图片)
导语 拉萨相信是很多年轻人心目中所向往的旅游之地,趁着年轻,给自己一份说走就走的勇气吧。
除了布达拉宫,今天的第二个景点是大昭寺。大昭寺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方,每天都有无数藏民围绕着大昭寺转经,磕着等身长头。
大昭寺的地位有多高呢?藏民们如果有东西需要开光,就是来大昭寺。拉萨藏民的每日乘课就是围着大昭寺顺时针转圈祈祷,而不是布达拉宫。
最重要的,在大昭寺内供奉着文成公主从长安带去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这算是大昭寺的镇寺之宝吧,大昭寺的地位皆因有这尊佛像。
世上只有3尊释迦牟尼等身佛像。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世时反对偶像崇拜,不立寺供像。在他临终时释迦牟尼只同意以自己三个不同年龄时的模样塑像,并亲自为塑像绘图。特别之处是佛祖释迦牟尼自己给自己的佛像开光加持。塑像的珍贵,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最重要的是藏民认为见到佛像和见到2500年前的佛祖没有区别。
大昭寺,又名“祖拉康”、“觉康”(藏语意为佛殿),位于拉萨老城区中心,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始建于唐贞观二十一年(647年),是藏王松赞干布为纪念尺尊公主入藏而建,后经历代修缮增建,形成庞大的建筑群。大昭寺距今已有1350年的历史,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大昭寺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并且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市局规式。经历代多次整修、增拓,遂形成了如今占地25100余平方米的宏伟规模。
这座土木结构的寺庙,主殿三层,殿顶覆盖着西藏独具一格的金顶,阳光下浮光耀金,光彩夺目。寺前终日香火缭绕,信徒们虔诚的叩拜在门前的青石地板上留下了等身长头的深深印痕。万盏酥油灯长明,记录着朝圣者永不止息的足迹,也留下了岁月的永恒。一千多年的历史,一千多年的香火,延续了一个流传了一千多年的故事。
导游给我们讲了一个传说:
相传建大昭寺时,几次均遭水淹。文成公主解释说,整个青藏高原是个仰卧的罗刹女(如果有机会去西藏博物馆,推荐你一定要看一幅非常古老的唐卡,画的就是文成公主推算的吐蕃的地形)。这个魔女呈人形,头朝东,腿朝西仰卧臂,大昭寺所在的湖泊原来正好是罗刹女的心脏,湖水乃其血液。所以文成公主说大昭寺必须填湖建寺,首先把魔女的心脏给镇住。然后文成公主还同时推荐了另外十二个小寺院在边远地区,镇住魔女的四肢和各个关节,共建了十三座寺院。
按照文成公主所选的位置,建寺首先要填湖。当时主要的运输工具是依靠山羊背着装着沙和土的袋子。就这样把这个湖泊给填平了,给大昭寺奠定了基础。其实今天的拉萨这两个字就是从大昭寺演变而来的。最早拉萨不叫LASA,古文书上都是RASA(即“惹萨”),RA是山羊,SA是土地,意思是山羊建的地方。后来因为修建了这样神圣纳佛殿,里面供奉了佛祖的像,有佛经、佛塔,还有四面八方的信徒来这里朝圣,大家都认为这个地方是佛地,所以又改称拉萨--LA在藏语里是佛的意思,SA是地。
寺内的喇嘛们。
我也来张装文艺的背影。
这个图案是密宗的。
大昭寺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现存最古老的土木结构建筑,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布局规式。大昭寺融合了藏、唐、尼泊尔、印度的建筑风格,成为藏式宗教建筑的千古典范。
西藏的寺院多数归属于某一藏传佛教教派,而大昭寺则是各教派共尊的神圣寺院。西藏政教合一之后,“噶厦”的政府机构也设在大昭寺内。活佛转世的“金瓶掣签”仪式历来在大昭寺进行。1995年,确定十世班禅转世灵童的金瓶掣签仪式也是在这里举行的。
这就是大昭寺的屋顶了。
特写一下。
铜钟上精美绝伦的纹刻。
屋顶的特写。
从大昭寺出来,我们就在八廓街随意逛了下,最后晚饭找了个回民的摊位吃了凉面,很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