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爨底下村游记 深秋中的古村落(图)
导语 北京爨底下村怎么样?自驾车怎么去?爨底下村非常古朴,保持着原生态的状态,建筑群分上下两层,高低错落、线条清晰,被称为北京地区的“布达拉宫”。爨底下距北京90多公里。从门头沟区双峪环岛右转到龙泉宾馆走109国道按景区标识行走直达景区。
晌午时分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村外的停车场载满了来游玩的小轿车。令人欣喜的是这其中也有不少同行的座驾!在这偏离城市喧闹的遥远山村,真是感到无比的亲切,看来对生活的美好追求和滋滋享受是不受职业限制的。只要你有一双慧眼,就会发现处处都是人间仙境。
古香古色的小村儿,远比我想象的还要有吸引力,一座座错落有致的明清小四合院,而且家家都别有洞天。山里石头多,所以房子多是用石头垒起。格局 仿造北京四合院。格子窗,睡大炕,还有许多的红红火火的辣椒,金黄色玉米,串在院子里头,喜庆,乡野,小资们喜欢的格调都有了。
我们不辞辛苦的走过几家院落之后,就发现肚子饿得实在是扛不住了,于是大家寻找了一处地势较高的人家准备吃午饭,小院的老板是个唐山人,很会做 生意。一句地道的老北京问候“吃了吗”?巧妙的把我们引领进了他家的小院儿。猪肉炖粉条,闷稣鱼,红烧豆腐,凉拌野菜,清蒸南瓜外加红豆饭不到十分钟菜就 上桌儿了。呵呵……一阵“风卷残云”过后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那杯泛着清香、略带苦涩的黄芪茶。饭也吃了、茶也品了,一行三人继续寻古探幽,我惊奇的发现 虽然经历了数百年的沧桑巨变,这个小山村却依旧保持着明清时期古民居的原始风貌。传统的四合院与崎岖的山势相融一章,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小村庄在骄 阳的映衬下别有一番韵味!我们一家家地访、一户户的串。感觉最有特点的就是地主家的院落了,明显的是高墙大院,错落有致、甚是气派。坐在宽大威严的明式木 椅上我不禁想起了葛优那句经典的台词: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呵呵………一路走来发现村中小四合院的墙上到处都留下了古代文人骚客的气息,这其中也见不少文革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的标语和口号。
站在爨底下村头的关帝庙前,迎着阵阵微凉的秋风俯视整个爨底下村,我不禁感叹小小的一个村落却如此的容纳百川实属难得。下得山来一股浓浓的香味 强烈的刺激着我的味觉神经,定睛一看原来是村民们正在路边架起干柴烤玉米呢,阵阵略带焦糊的玉米香味伴随着秋风飘荡在整个山村里,禁不住诱惑的我们也买来 了几个,一口咬下去,就是一个字:香!不知不觉中太阳下山了,阵阵寒风让我们依依不舍的告别了这个小村庄踏上了归途,还是那条盘山路,还是满目的绿色,还 是一行三人,但是我想在经历了古村岁月的洗礼过后回去的定是三个心境不一样的人了。过了斋堂我就赶忙准备好了相机,只因来时的路上我就看见了一座屹立在群 山之中的铁路桥,我想为它拍张照片,因为它破破烂烂的样子很是吸引人。果然又看见了它,在夕阳的映衬下它散发出一种凄凉的美,妻戏称为“卡桑德拉大桥”凝 望着它饱受风雨侵蚀还屹立不倒的身躯很久我们才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