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2025北京市中小学生公共安全开学第一课8月30日(周六)20:15将通过应急管理部视频号、微博、抖音等平台面向全国中小学生观众播出
2025北京中小学生公共安全开学第一课
直播/重播时间及播放入口
8月30日(周六)20:15
北京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首播
“北京时间”客户端和网站
“北京应急”微信视频号、微博、抖音同步播出
9月1日(周一)8:00
北京广播电视台卫视频道、新闻频道同步播出
重播时间及平台:
8月31日(周日)14:20
北京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
9月6日(周六)14:20
北京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
节目介绍:
《2025北京市中小学生公共安全开学第一课》由市应急局、市教委、市消防救援总队、市科协、北京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市委网信办、市水务局、市地震局、市气象局等单位协办,节目围绕“大手牵小手 共筑安全梦”活动主题,设置消防安全、极端天气安全、地震安全三个板块,体现科技赋能应急、融合传统文化、让孩子成为主角等特点。节目采取“演播室课堂+场外互动课堂”的方式展开,邀请安全领域专家与同学们一起搭建科普课堂,通过案例警示、现场实验的形式,引导孩子们强化安全意识,学会认识风险、躲避风险、化解风险,树立知敬畏的安全理念和珍爱生命的价值观。
开学第一课播出在即,今年将有哪些新知识?抢先一步来看看吧~
未熄灭烟头 不起眼的火灾“导火索”
未熄灭的烟头体积小常常容易被人忽视,但实际它“发火”的威力无穷,持续释放的热量足以点燃周围的易燃物品引发火灾事故。烟头虽小,火患无穷、沉浸式体验教你避开火灾逃生误区,火情突发往往只在瞬间,按照安全出口的指示标识迅速疏散是基础,但浓烟遮挡、路线受阻、距离起火点位置不同等状况
具体应该如何应对?
安全提示:
入住酒店时应第一时间确认房门背后的消防疏散图,记住最近的安全出口和逃生路线,留意消防设施,以便紧急情况下快速使用,地震后被困废墟该如何求救,地震后如果被困废墟,除了要保持冷静及时有效地发出求救信号是至关重要的应该如何正确呼救?
应急避难场所:守护城市安全的“避风港”
地震灾害逃出险境之后要到哪里避险呢?
答案是——应急避难场所,应急避难场所不仅有住宿设施还提供医疗卫生、盥洗、用水、用电、物资发放等功能,确保大家得到妥善的安置。静待家园恢复,水流速度的变化能对人造成多大的冲击力?城市河道在汛期时承担着泄洪、行洪的功能,如果上游泄洪下游有游泳或者戏水的人员会造成很大的威胁
提醒大家:
汛期强降雨天气频发,出行要远离河道,确保安全。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将集科技感、文化感、趣味性、互动性于一身看点多多,先来一睹为快吧!
看点一
机器人加盟主持,机器狗各显神通
2025年,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弯道超车,亮眼的前沿技术也将亮相“开学第一课”。人形机器人“小安”将客串主持人,与同学们共同“大手牵小手、共筑安全梦”;不同公共安全领域机器狗安全卫士组成“汪汪队”,来到节目录制现场与同学们进行互动。
看点二
中小学生奇思妙想,科技小发明同台竞技
2024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最新修订版颁布,2025年9月成为第一个全国科普月。在9月之初的开学季,《2025北京市中小学生公共安全开学第一课》为北京中小学生搭建起展示科学智慧的舞台。来自10所不同学校的中小学生带着各自的小发明和调研课题走进节目,为您展示科技时代少年的奇思妙想。
看点三
浓郁北京特色,展现古都魅力
2024年7月,北京中轴线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古都北京留存着大量以木质结构为主的古建筑,保护好这些古建筑,是首都安全领域的重要职责。《2025北京市中小学生公共安全开学第一课》具有浓郁的北京特色,将带领同学们一起漫步首都中轴线,在红墙橙瓦间感受古今消防文化和消防智慧。同时,还将和学生们一起行走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在山水间学习发生山洪、泥石流、强对流天气时的自救知识。
看点四
科学实验现场互动,妙趣横生寓教于乐
“狭管效应”“康达效应”“沸腾线”“压强差”……这些词听起来是不是很陌生?但它们和我们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而这些科学概念也并不难理解。本届“开学第一课”将邀请各领域科普专家现场进行互动实验,妙趣横生寓教于乐,让同学们在玩儿的同时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来源:北京应急 中国应急管理报融媒体工作部制作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公众号【北京本地宝】,关注后在对话框回复【北京第一课】获2025北京开学第一课直播/重播入口(结束后会有完整回放)、直播时间/重播时间、节目主题、节目设置、精彩看点、往年开学第一课视频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