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发展寻求多元助力
“71.3%的教师把教师职业看做是自己实现人生理想的职业,57.1%的教师的专业发展目标是成为区级以上教育教学骨干教师,教师们最关注的问题是如何针对学生的发展需求因材施教,使自己和学生获得最大发展。”这是近日北京市顺义区教科所对区内六所项目成员校140名教师进行的调查所发布的。
该调查以了解初中教师的职业生活状态、关注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现状为目的,了解学校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存在的问题与困惑等。
■ 案例
郭立霞是顺义郊区一所普通学校的语文老师,也是学校青年教师中的骨干教师。经过近九年的进修,她的学历从中师提升为本科,现在,她正计划继续读教育研究生。
学历上的“成长”让郭立霞在工作上也收获颇丰。她认为,自己专业上的发展和自己一直没有离开求学之路息息相关。但是,郭立霞也表示,目前学校还没有形成一种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学习氛围,只有教师凭借自己努力去做好、突破本职工作。
■ 分析
最希望外出学习培训:工作环境——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如何通过有创意的教育教学活动,使自己和学生获得最大发展?如何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与学生需求因材施教,如何上好每一堂课?”调查表示,当前大部分初中教师在教学中主要关注学生的发展问题。其中八成教师认为自己的知识储备基本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仅有7.9%的教师认为不太适应。
影响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32.3%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刻苦努力最重要,26.9%教师表示需要名师的指点,还有40.8%的教师认为学校领导的重视关心和同行的帮助是自己成长的关键因素。
调查显示,学校领导普遍重视引导教师的专业学习,为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创造条件,“非常重视”和“比较重视”的比例超过九成。七成多教师认为学校领导能够为所有教师搭建发展的舞台,但也有27.6%的教师认为学校只为部分或个别教师发展搭建舞台。
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规章制度建设方面,52.9%的学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并得到有效落实;35%的学校有相关制度,但缺少具体的保障措施;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和不太清楚的学校占12.1%。
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教师们最希望学校多提供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拓宽视野(33.9%);请市区级专家深入学校与课堂开展研讨交流活动,帮助教师提高教育教学及科研能力(20.5%);拓宽信息资源获取渠道(如多订阅报刊杂志、提供网络学习资源);建立明确的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机制,帮助每位教师确定专业发展目标;多开展校本教研校际联合教研活动,加强同伴间的交流。
顺义区教科所副所长殷桂金建议,学校除了要利用好外部资源外,还要从挖掘内部潜能入手,建立必要的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机制、加强校本(校际)教研等,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此外,学校应该给教师更多自主的时间,让他们在宽松的环境下实现专业的自主发展。
最欢迎学科教研组活动:教育科研——教师专业发展的活水之源
对于教育科研的作用,37.1%的教师认为教育科研促进了自身的专业发展,过半教师相信教育科研能够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有一成教师认为教育科研费时耗力很难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还有1.4%的教师认为教育科研是专家学者的事情,跟自己无关。
与此同时,三成教师参与过课题的选题(开题)论证或研讨交流活动,感觉收获很大;34.3%的教师参与过,但感觉收获一般;30%的教师没有机会参与;2.9%的教师对教育科研活动不感兴趣。对此,殷桂金表示,要使教育科研真正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发挥促进作用,区、校教科室必须开展广泛的教育科研活动,使教师有机会参与科研,同时还要提高教育科研活动的实效,使教师能够研有所获、研有所得。
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阵地在课堂,如何通过有效的外部刺激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益?学科教研组活动如教材教法研讨交流、研究课展示等最受教师认可(23.1%),其余依次为参加市级或区级教研活动和同事之间对教学实际问题的随机切磋交流;专家的理论讲座或专题报告;学校组织的培训活动,如拜师活动、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等;围绕某一问题开展的课题研讨交流活动;校际间的相互交流研讨;利用区教委“网络同步课堂”进行学习和自我诊断。
学科教研组活动“名列榜首”,殷桂金分析原因,一方面所有任课教师都隶属于某个教研组,学科教研组活动覆盖面较广;另一方面,学科教研组活动内容与教师的课堂教学关系最为密切。同时,教师专业发展状况也是通过学科教研组得以体现,如研究课展示、教师基本功竞赛等已成为衡量一名教师专业水准的主要标志。
同事之间的研讨交流与参加市级或区级教研活动被放在了同一位置,说明校本研究中的同伴互助与自上而下的教研活动,已被广大教师所认可。相比之下,传统的专家的理论讲座(专题报告)、校本培训活动及课题研讨活动等似乎也处于同一层次,教师们的认可程度并不太高,这与三项活动的受众面和活动频率不无关系。而作为“新生事物”的校际联合教研和“网络同步课堂”尚未被广大教师认可和接受。
最欠缺课题研究能力:专家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导航之标
调查显示,教师们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的主要渠道依次是,参加市、区、校研讨交流活动,订阅杂志或浏览网上的文章,阅读教育专著、书籍,听专家、学者报告讲座。
“备课过程是教师将教育教学理论转化为教学实践、将教学理念融入教学行为的关键一环。”殷桂金说。在备课时间的分配上,教师们把“大头”用于搜集学科知识的拓展资料和参阅有关教学参考资料的时间(45.1%),其次是分析学生学习状况(23.1%)、撰写教案(19.1%)、多媒体课件的制作(12.7%)。
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教学中遇到问题困惑时,他们又是怎样处理的呢?调查显示,近六成教师与同学科教师交流,约三成教师自己想办法解决,一成教师请教区教研员或骨干教师,另有3.2%的教师请学校领导帮忙。
关于自身专业发展的薄弱点,36.7%的教师认为自己的课题研究能力有限,16.9%的教师感觉是学习困难生的指导问题,另有16.3%的教师需要教育教学理念的学习与实践,15.7%的教师渴望学科知识的深化与拓展,14.5%的教师认为自己教育教学技能(含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欠缺。
对于能够促进教师自己专业成长的方式,31.3%的教师选择观摩优秀课,进行研讨交流,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加以应用;23.9%教师希望在专家或优秀教师的指导下先进行教学设计,再听课、评课;20%的教师愿意观摩研究课后听取专家点评;17.1%的教师希望邀请专家和优秀教师听自己的课并与专家互动交流;7.7%的教师愿意与自己水平相当的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评课。
■ 观点
营造氛围 激发潜力
□ 王唯(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
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学校组织和学校文化环境。首先,学校要通过制度、政策和学校文化建设层面,为教师搭建学习进修、锻炼才干、展示才能等专业发展的平台;其次,要营造促进教师自我发展的学校文化,学校管理应利用学校文化的力量促成教师专业发展,引导每位教师成为终身学习者;要针对教师的不同发展阶段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为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量身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并在时间、资源等方面给予教师专业发展必要的资源支持;第四,学校要努力创造条件使教师与教育专业研究人员交流与对话,在教育专业研究人员指导帮助下,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研究,以及案例教学研究活动等,用教育科研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专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只有建立起充满活力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机制,使教师变成教育教学的积极参与者、研究者和实践者,才能使教师的专业发展逐步走向独立自主的轨道,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高境界。
后记:
除封闭问卷外,调查还设计了一道开放题,请教师们结合自身实际,谈一谈近五年的发展规划。遗憾的是超过半数的教师没有做出任何回答,有的教师回答得很笼统,只有少部分教师提到了诸如成为区级或市级骨干教师、独立承担区级课题研究,还有的教师提到在教师基本功竞赛中获奖或在市级以上报刊上发表文章等,但均缺乏具体明确的计划与目标,更难体现“专业发展规划”。殷桂金建议学校通过教师自主发展方面的专业引领,增强教师的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帮助教师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