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圜丘坛9月重现原貌 内坛再添新景区

导语 上月,天坛公园泰元门修缮工程已正式启动,预计9月竣工,届时,泰元门、昭亨门、广利门、成贞门四大天门遥遥相望,圜丘坛重现昔日格局,内坛修缮将全面完成。而随着内坛的呈现,将进一步推动外坛占地单位的腾退,实现外坛的恢复

  内坛新增32000平方米游览区

  2017年底,天坛公园启动了内坛腾退工作,共涉及位于天坛核心游览区内的20户住户,包括西南侧原北京市园林机械厂15户、东南侧泰元门2户及北侧绿化一队办公区3户,腾退住户房屋总建筑面积715.04平方米。

  其中,位于天坛公园西南角的机械厂区域,经过搬迁腾退和修缮整治后,恢复历史风貌,已于6月8日正式接待游客,新开放的景区面积达3.2公顷,即一下子新增了32000平方米的游览区。这是该区域近70年来首次向游客开放,天坛内坛得以首次完整呈现。

  天坛内坛“环坛步道”全部贯通。

  天坛内坛核心区住户搬迁和机械厂区域腾退直接得益于近年来北京城市疏解和中轴线整体申遗项目启动。随着天坛周边天坛南里、西里拆迁快速推进,为天坛广利门和南内坛墙保护修缮提供了有利条件。广利门迤南至昭亨门、昭亨门迤东119米处的内坛墙修缮合计704.4米,至此内坛共计4100多延长米的坛墙完全修缮完成,天坛内坛“环坛步道”全部贯通。

  广利门修缮后,内坛一侧经考证恢复了小段祭祀时皇帝通行的舆路,古朴的老城砖重现了数百年前的风貌。“天坛南面坛墙转角是直角,北面坛墙转角为圆弧状,象征‘天圆地方’,体现着古人的宇宙观,通过这种鲜明的建筑形象,天坛把中国古代礼乐文化核心价值传达给今天的人们,发挥着认知功能和社会教育功能,就如同一部活生生的历史教材。”李高说。

  天坛内坛南北分为圜丘坛和祈谷坛,其中圜丘坛主要建筑有圜丘、皇穹宇及配殿、神厨、三库及宰牲亭,附属建筑有具服台、望灯等,并有泰元门、昭亨门、广利门和成贞门等四座门。

  天坛公园启动了泰元门修缮工程 圜丘坛将重现昔日格局

  6月份,天坛公园启动了泰元门修缮工程。“机械厂和绿化一队住宅均为普通砖石结构平房,而泰元门住宅属于文物古建,因此腾退修缮意义更为重大。”李高介绍。腾退前,泰元门住户在门洞内,通过隔断分成厨房、卧室等生活空间,对文物本体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部分漆面剥落、老城砖破损。

  泰元门修缮完成后,圜丘坛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天门——泰元门、昭亨门、广利门和成贞门恢复古貌,圜丘坛将重现昔日格局。

  天坛世界性的突出价值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天坛是具有世界性突出价值的艺术杰作,应该作为人类瑰宝世代传承。1985年中国作为缔约国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98年,天坛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30多年来天坛得益于“整体保护”原则不断贯彻,在恢复天坛完整性上不断取得进展。恢复古坛风貌,实现遗产完整性,是我国政府对国际社会的郑重承诺。

  目前,天坛被占区域主要集中于三南(西南、南、东南)外坛,占用单位包括中央级直属单位、企业、事业单位和居民社区等。被占区域分布有大量的遗址遗迹,包括神乐署、牺牲所、石牌楼、钟楼、舆路等。这些遗址遗迹是天坛作为最高等级祭祀坛庙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研究古代坛庙祭祀礼仪的重要历史素材和物证。

  过去在神乐署的南面有牺牲所,为明清两朝祭祀牺牲之神和豢养牺牲的地方。由于牺牲所负责饲养的牛羊猪鹿兔等牺牲,是用来祭祀天地日月、宗庙社稷,即所谓大祀、中祀等祭祀活动,数量十分巨大,占地范围广,规模最盛时各种房屋达百余间之多,在祭祀礼仪规制中占有重要地位。经考证研究,牺牲所原位置在今天西南外坛的天坛西里东区附近。与现在可见的其他四组建筑不同,牺牲所目前仅残存一段30多米长的南墙。

  相关推荐:

点击购票
交通指南
游玩攻略

长按扫我就可以订票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公众号【北京本地宝】,关注后在对话框回复【天坛】可获北京天坛公园门票预约购票入口,门票价格、开放时间、景点介绍、交通指南等。

点击关注本地宝
返回首页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本地宝产品
反馈 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