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军90周年主题展览开始结束时间及免费门票预约方式
导语 7月27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铭记光辉历史 开创强军伟业——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主题展览”正式面向公众开放,开门首日迎来28834名观众参观。
2017建军90周年主题展详情
2017建军90周年主题展展览开始时间:2017年7月27日
2017建军90周年主题展展览结束时间:2017年10月31日
2017建军90周年主题展展览地点:中国人民军事革命博物馆一层
2017建军90周年主题展门票费用:免费参观,需领票。建议先预约。
2017建军90周年主题展开放时间:参观时间每天上午9时至下午17时,16时停止发票和进馆。主题展览期间周一不闭馆。
2017建军90周年主题展预约方式:
1、官网预约:http://www.jb.mil.cn/【查看预约流程指南】
自助预约及咨询电话:66866244
领票地点:军博正门西侧票务中心
预约须知
个人观众
根据系统要求,目前可支持预约的证件类型包括:二代身份证、港澳台身份证、护照。
1、已预约个人观众,于参观当日凭预约信息及相对应证件到票务中心预约窗口领票。持二代身份证预约的观众可直接验证入馆,无需领票。
2、未预约个人观众,于参观当日凭有效证件到票务中心窗口领票。持本人二代身份证但未提前预约的观众,可通过自助取票机自行操作打印门票(建军90周年主题展览期间,自助取票机暂停服务);学龄前儿童可由家长代为领票。
团体观众
团体观众(20人以上,含20人)需提前预约,于参观当日由负责预约的带队人员持本人二代身份证,直接验证后带团入馆,无需领票。检票人员将对团内其他成员进行抽验证件,请团体观众携带好个人证件并给予配合;使用港澳台身份证、护照进行团体预约的带队负责人,均到指定窗口领取团体票后检票入馆。
绿色通道观众
持老年证、残疾证、军官证和士兵证的个人观众,可由西侧票务中心绿色通道直接验证入馆参观,无需领票。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可由1名亲友陪同。
预约规定
个人和团体预约时,需根据本站要求提供相应资料,预约10天内的有效参观,不支持当日预约。
预约参观时间段分为上、下午,预约上午结束领取门票的时间为中午12点整,预约下午结束领取门票时间为16点整,请预约观众尽量按照预约的参观时段入馆参观。
军博简介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是中国第一个综合类军事历史博物馆,位于北京市复兴路9号。1958年10月兴建,1959年7月建成,1960年8月1日正式开放,是向国庆10周年献礼的首都十大建筑之一。2012年9月,军事博物馆对展览大楼进行加固改造,2017年7月竣工。加固改造后,军事博物馆建筑面积15.9万余平方米,陈列面积近6万平方米。主楼建筑南北两侧各4层,楼顶塔座上放置直径6米的巨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高94.7米。全馆有43个陈列厅(区)。
军事博物馆主要从事收藏、研究、陈列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事斗争历程和人民军队建设成就的文物、实物、文献、资料,以及反映中华民族五千年军事历史的文物、实物、文献、资料。围绕党和国家及军队的中心工作,举办各种专题性、时事性、纪念性展览。接待国内外来宾和观众的参观访问。组织开展相关的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组织开展与国内外博物馆之间的业务交流。下辖办公室、政治部、管理处、展陈管理教育部、展陈研究部、文物征管部、展陈设计部、安全保卫部等8个中层单位。同时还设有学术委员会、艺术委员会、文物鉴定委员会、军博书画院。
文物收藏。军事博物馆馆藏文物以反映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史、中国古近代军事史和世界军事史为主。馆藏特色文物为武器、兵马俑、军服、证章和军事题材艺术品等。军事博物馆现有文物16万余件套,一级品1793件套。馆藏文物包括飞机、大炮、舰船、导弹、枪械、弹-药、冷兵器、勋章、证章、印章、钱币、陶器、瓷器、器具、服装、旗帜、文献、笔记等。其中秦兵马俑、西汉铁铍、汉代钩镶、隋铜虎符、元至正十一年铜铳、明洪武五年碗口铳、明洪武十年铜铳、明东司房锦字号象牙腰牌、明王忬象牙腰牌、清神威无敌大将军炮、太平天国铁炮、左宗棠印章、丁汝昌战袍、“镇远”舰铁锚、金陵机器局造铜炮、加特林机枪、叶挺北伐战争使用的指挥刀、朱德在南昌起义中使用的手枪、毛泽东送给袁文才的皮裹腿、贺龙的狮钮印章、我军的第一部电台、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印章、周恩来的红星奖章、泸定桥铁索、贺龙题写的“兴盛番族”锦幛、黄土岭战斗击毙阿部规秀的迫击炮、侵华日军司令冈村宁代表日军次投降时呈缴的战刀、杨靖宇的印章、左权的转轮手枪、八路军军工部生产的“八一”式马步枪、北平城门钥匙、黄继光的朝鲜金星奖章、我军的第一辆坦克“功臣号”、王海驾驶的米格15战机、头门山海战英雄炮艇、U2飞机等。
军事博物馆以全军各大单位调拨、个人捐献和转让等方式,对国内我军历史文物和中国近现代文物进行系统征集,奠定军事特色鲜明的红色大馆的文物优势地位。近年来,采取捐购结合的方式,加大对世界军品的征集,收藏到一大批极具收藏和研究价值的珍贵文物8800余件套,这批藏品的入藏,使军事博物馆藏品水平产生了质的飞跃,初步形成了世界级军事大馆的文物收藏体系。
军博改新建文物库房,建筑面积约1.8万平米,下设藏品库、珍品陈列室、总账室、摄影室、3D数据采集室、修复室、武器保养车间等功能区,藏品库配备恒温恒湿系统、环境监测系统、气体灭火系统、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讯系统、安防系统,成为集文物管理、陈列展示、文物保护、文物信息采集和安全防范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信息化、专业化藏品库房。
军事博物馆陈列体系以军事历史为主,辅以军事科技和军事艺术陈列。军事历史陈列主要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陈列。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为推翻三座大山进行的22年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史,分为土地革命战争、全国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三个部分。
新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陈列。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军队革命化、正规化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和取得的辉煌成就,特别要展示人民军队忠实履行使命、保卫和建设祖国的丰功伟绩和听党指挥、敢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优良传统。
兵器陈列。按武器装备类型进行分类,综合反映中国军队,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武器装备由“万国号”到“国字号”的发展脉络。从另一个侧面展现了人民军队成长、发展和壮大的历史。
中国历代军事陈列。以中国历代(至1912年)战争演变为脉络,复原中国历代战争史上最具代表性的片断,凸显中国古代在军事人物、战争理论、军事技术等领域具有强烈文化表征意义的坐标,让观众探寻中华民族为了人类的进步和文明、争取永久性和平而留下的光辉足迹。
军事外交陈列。全面展示新中国军事外交的历史发展和辉煌成就,展现我国友好国家民族风情、工艺制作水平和军队文化特色。
红军长征胜利主题陈列。以长征历程为主线,以重要战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为主体,着力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深刻诠释长征精神的深远指导意义和巨大时代价值。
军事科技陈列。以提升观众科学素质、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方法为宗旨,将通过介绍国防科技、诸军兵种军事技术知识,运用现代科技展示方式和手段,设置陆军重武器装备技术、陆军轻武器装备技术、海军武器装备技术、空军武器装备技术、导弹武器装备技术、核武器与核技术和平利用等展区。
军事艺术陈列。按油画、雕塑和中国画作品进行区分,主要展示军博收藏的军内外艺术家的军事题材精品力作。该陈列以艺术作品为载体,充分展示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光辉形象与精神面貌,全面展现人民军队发展建设所取得的丰功伟绩。
除基本陈列外,军事博物馆还举办大量大型主题展览。近几年来举办的《用兵如神——毛泽东军事指挥艺术》、《历史不能忘记——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展》、《古田会议——党和军队建设史上的里程碑》、《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抗日战争主题展》、《英雄史诗 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以及“红色系列”全国巡展等,得到了中央领导和各界观众的广泛赞誉,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特别是2017年7月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主办的《铭记光辉历史 开创强军伟业——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主题展览》,展览分为主展区、训练模拟区和武器装备展区三个部分,陈列面积达7300平方米(其中展厅展览面积5000平方米,广场展览面积2300平方米),展出各种图片1019幅、文物1337件、大型实装18件、单兵装备22件、训练模拟器3台、艺术品13件、景观7个、模型61件,全面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辉煌成就,大力弘扬了我军的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突出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辉煌成就和我军忠实履行使命、保卫和建设祖国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信息化建设。军事博物馆门户网站于2010年8月1日正式上线,并与百度百科合作,共同建立了军事博物馆数字博物馆。网站设军博简介、辉煌历程、基本陈列、主题展览、文物鉴赏、艺术品鉴赏、研究成果、艺术创作、军事专题等30个栏目,对外发布军博资讯、展览预告、参观指南、文物征集、志愿者招募等信息,提供门票预约、网友留言、捐赠文物信息投递、调查问卷等功能。为扩大展览影响力和方便观众远程参观,门户网站先后建设了《古代战争馆》、《近代战争馆》、《土地革命战争馆》、《抗日战争馆》、《全国解放战争馆》、《新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馆》、《军事艺术馆》等7个基本陈列网上展馆,《英雄史诗 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抗日战争主题展》等6个主题展览网上展馆。同时,将馆藏装甲车辆、飞机、火炮、舰船、导弹等大型武器装备进行数字建模,实现网上三维立体展示。此外,为适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形势,在网站基础上先后建立和开通了军博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
2017年,以军事博物馆展览大楼加固改造工程为契机,军事博物馆信息化建设全面展开。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根据国家文物局智慧博物馆参考模型和技术标准,建立了“一个中心、五大平台”的军事博物馆信息化体系架构,即以云计算为中心、构建传播平台、服务平台、研教平台、管理平台和运行平台。开发门户网站、APP客户端、微信公众号、虚拟博物馆、票务管理、公共信息导览、智能讲解等10套应用信息系统。在数字化基础上增加智能感知、定位和互动功能,实现线上线下信息融合,通过大数据分析、信息推送等手段,为观众提供更精细化和智能化的服务。
自1985年起,军事博物馆编辑出版月刊《军事史林》。期刊主要从军事历史、武器装备、军事艺术等全面反映中外军事发展历程综合性知识,截止目前已出版327余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