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城区2019年拟办23件重要民生实事
导语 东城区拟办23件重要民生实事
东城区拟办23件重要民生实事
一、优化基本公共服务
1.继续通过新建、改建、扩建等多种方式,新增学位2000个,着力缓解“入园难”问题。
2.新建一家养老照料中心,为就近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机构服务及短期托管、助餐、助浴、助医等居家养老服务。
3.发挥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作用,满足群众基本法律需求。广泛开展针对军人军属、农民工、职工、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的法律援助“专项维权月”活动,全年开展法律大讲堂96场以上;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免费代写法律文书;为80岁以上的老年人和重度残疾人实行全面的法律援助服务,实现应援尽援。
4.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互联网+健康”精准服务应用平台,为签约居民提供健康咨询的智能应答服务和更加便捷的精准化健康管理服务。
5.进一步完善接诉即办的群众诉求办理机制,加大财政资金保障力度,使便民热线群众反映问题的解决率在去年基础上进一步提高。
二、提升生活便利性
6.持续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新建或规范提升蔬菜零售、餐饮(早餐)、便利店等基本便民商业网点33个,建设6个社区商业便民服务综合体,让群众日常购物消费更方便。
7.持续推进“厕所革命”,提升改造100座公厕品质,改善群众如厕条件。
8.继续稳步推进老楼加装电梯工作,全年增设5个单元电梯,进一步解决老年人和行动不便人员上下楼难题。
三、方便市民出行
9.对东城区道路开展巡查梳理,针对信号灯设置和配时不合理、道路标识标线缺失等问题,发现一处协调解决一处,增大道路通行能力。
10.加强停车管理,实现全区主次干道静态停车秩序管理、路侧停车电子收费全覆盖。
四、营造宜居环境
11.开展100条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加大北京老城风貌保护力度。
12.创建1个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社区、1个花园式单位;建设安德城市森林公园、燕墩公园,建设校尉胡同等口袋公园,扩大城市绿色生态空间,为市民提供更多户外休闲场所。
13.对5座密闭式垃圾清洁站大修,解决垃圾二次污染、设备运转安全等问题。
14.开展营房西街1-5号楼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切实改善居民居住环境。
五、丰富文体生活
15.按照群众“菜单式点播”的需求,组织文艺演出50场,送演出进社区、进学校,实现17个街道全覆盖。举办百姓周末大舞台100场,发放戏剧惠民票2万张,让更多群众享受优质文化产品。
16.营造全民健身环境,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600名,为3000人次居民提供体质测定服务;开展“和谐杯”乒乓球比赛、“行走健康”徒步大会等全民健身体育节活动;在社区、公园等场所建设5公里健走步道,进一步满足群众体育健身需求。
六、保障公共安全
17.强化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为100所学校食堂配置快检设备,有效防控食品安全风险。
18.将东城区至少500家商超、市场、便利店和餐饮单位纳入“你点我检”公众号平台,实现辖区17个街道全覆盖。每月每个街道至少抽检10件,全年至少抽检2040件,并定期向社会公示检测结果。
19.采取警情研判、日常控制、专项整治、实时打击等多种措施,加大对全区医院、剧场中“号贩子”“票贩子”的打击力度,维护正常秩序。
20.充分依托全区80个“7×24小时”社区警务室,加强对社区高发案部位、高发案时段巡逻防控,提高群众见警率,有效震慑违法犯罪。
七、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21.强化农民工工资保障,严抓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执法检查工作,加强用工隐患监控预警,进一步加大劳动监察力度,确保农民工工资支付案件办结率100%。优化农民工集体争议案件劳动仲裁服务模式,坚持优先接待、优先调解、优先立案、优先开庭、优先裁决,确保农民工集体争议案件“快立、快审、快结”。
22.做好重点人群精准就业帮扶工作,积极落实岗位补贴、社保补贴等各级就业优惠政策,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保持为零;做好大学生实名登记就业服务,采取“一生一策”措施,帮扶有就业意愿的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如期就业,确保本区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95%。
23.安置160名残疾人就业,为450名中重度残疾人提供居家与日间康复服务,为500户重度残疾人家庭提供家政服务,为1000名残疾人提供辅助器具服务。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公众号北京本地宝,关注后在对话框回复【民生实事】获取2019年北京各区重要民生实事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