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下山电影曝国民版“紫罗兰理发店” (图)

导语 陈凯歌导演的最新电影《道士下山》近日曝光了国民版“紫罗兰理发店”场景。《道士下山》影片根据作家徐皓峰同名小说改编,将于2014年年底上映。

  现实中的紫罗兰理发店创设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业主王少南、王少斌兄弟二人来自安徽芜湖,地址在湾子街紫藤花架旁(今西坝口锦泰城市购物广场处)。店内置木椅三张、铁椅三张,店面装修也很考究,又从青岛(一说上海)请来几位名师。烫发高手有汤永兴(从日本归来)等,理发高手有王顺明等,他们在业务上打破传统格局,发展了火烫(火钳子烫发)、石灰烫发(用石灰细末卷发后再用热毛巾焐烫)、汽烫(时称药水烫发)、染发(白发染黑)及药水洗发等多种服务项目。由于业务新颖,男女宾客纷纷而来,因而生意旺盛,名噪一时。为适应业务发展需要,民国三十五年(1946),紫罗兰理发店分设南北两店。

  南店迁于城内越城东侧(今人民路),由王少斌负责。店内新置铁椅七张,规模较前更加庞大。继而又增加了吹风、卷花、电烫等服务项目。由于地域环境之故,生意更为兴旺。前往该店理(烫)发的顾客绝大多数为社会上层人士、官府高级官员以及绅商富户,大东桥一带的妓女也前往包月做头、烫发、卷花。

  北店开设于下坝扬桥口桥堍旁,由王少南负责。王少南喜爱音乐,特别是二胡演奏水平较高,经常外出为剧团伴奏,店中事务多由其妻料理。最终王少南“下海”去扬剧团当了琴师,于1950年歇业,店中人员并入南店。

  由于王少斌善于经营管理,业务常盛不衰,一直处于同行业领先地位。为了更上一层楼,1950年该店又从越城迁往全城最繁华的坡子街天德巷口。新址店堂宽敞,有60平方米左右的营业大厅。当时全城有大小理发店180多家,分甲、乙、丙、丁四等八级,紫罗兰被评定为甲等。1956年公私合营时,为国营企业三大家之一,更名为“国营紫罗兰理发厅”,店址由街东迁至街西,店内设男宾和女宾两个大厅,有职工25人。“文革”时一度更名为“工农兵理发店”,后又恢复原名。

点击关注本地宝
返回首页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本地宝产品
反馈 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