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时装熔炉
真正的时装熔炉
时装模特 张曼玉 只有在巴黎时装周,你才能真正感受到时装联合国般的包容力,来自各国的设计师、模特以及明星名流汇集在一起,听起来是不是像时装奥运会? 说到时装周的包容力,虽然巴黎是四大时装周中可谓门槛最高的一个,但其他三个都不及巴黎有资格谈论融合性和国际化。 纽约、伦敦时装周上的设计师几乎全部来自本地,间或几个东方面孔也必然是当地长大的第二或第三代移民。而米兰显然更地方化,大部分的品牌设计都由意大利人来完成,不仅如此,意大利籍设计师MiucciaPrada将MiuMi u的发布贡献给巴黎的事实也让意大利人很尴尬,只好不冷不热地讽刺普拉达女士“除国籍没变之外,显然对意大利时装业有点三心二意了”。 那么再来看巴黎的秀场,除了“本地品牌”Chanel、LouisVuitton(当然,它们的设计师也早就由德国籍设计师以及美国人来担任),我们也看到有越来越多明星观众,坐在首排捧场的有来自黎巴嫩的ElieSaab、已经被整个西方时装圈认做“法国品牌”的CommedesGarcons、各国编辑在自家《VOUGE》上花几整页表扬的Undercover,同时,俄罗斯设计师AlenaAkhmadullina每季的秀都有大批摄影师在门口急切等待,并已经被预言将成为女版AlexanderMcQueen,当然,上一季就已经开始被批准加入的吉芬以及此次的马可(WUYONG)更是让这种难得的包容性再次得到验证。 难怪有编辑说,只有在巴黎你才能真正看到最国际化的时装,也有人说在欧洲的发布开始之前,实际上什么也没发生,事实上,你完全可以将这句话改成“在巴黎的发布开始之前,时装圈什么也没发生”。 除了设计师,一群群模特在后台聊天试装的景象也被人称作“小联合国”。除了其他时装周最常用的白人模特(当然,白人模特里也至少包括了8种国籍),各种肤色的姑娘们在这里都能坐在化妆镜前。 ChanelIman这样的黑人模特早就不会因为肤色而引起特别的关注,现在正在走红的是一张张亚洲面孔,杜鹃、EugeniaMandzhieva、HyePark你会看到由东方飞去巴黎的摄影师们,几乎都在后台猛拍自己国家的模特,而在西方面孔里偶尔插入亚洲面孔的做法也成为各国设计师的习惯。 一个模特说得非常坦白:“纽约伦敦并没有什么影响力,去年我在纽约走了一场BabyPhat的秀,可几乎没有人问我要过电话。而春季的时候我被选来了巴黎,这季邀请我的设计师几乎是上一季的3倍。我们都明白,只有走上了巴黎的 T台,下一季才有可能获得更多广告合约。” 而作为时装周最大的bonus,明星名流的出席也是大家爱看的部分,可惜,去纽约捧场的几乎都是好莱坞“当地人”,伦敦和米兰则几乎没有什么行情。巴黎则不同,你在秀场门口看到摄影师们围作一团,被包围的人物很可能是维多利亚 ·贝克汉姆、张曼玉、宋慧乔、欧洲某国皇室成员以及法国歌手,所以不止是T台和设计师,连frontrow里也穿插着来自各处的时装,以及对巴黎有着浓厚兴趣的熟悉面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