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品包装简约化

彼德·圣吉在《第五项修炼》开卷有这么一段话:“自幼我们就被教导把问题加以分解,把世界拆成片片段段来理解。这显然能够使复杂的问题容易处理。但是无形中,我们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全然失掉对‘整体’的连属感,也不了解自身行动所带来的一连串后果。于是,当我们想一窥全貌时……就像试着重新组合一面破镜子的碎片,想要看清镜中的真象”。



包装设计整合论指出,包装设计涉及到平面设计、产品定位、广告策划、市场营销、消费心理等相关学科,从工艺上来讲又受材料、造型、制版印刷等因素影响,分工专业化导致技术的门槛越来越高,又使设计师了解上下游技术的机会越来越少。不熟悉相关理论和技术的设计师很多,有的设计师刻意凸显个人意识,设计出一些“颠覆”得让人莫名其妙的创意作品。一般的设计师则只能迎合“老板”的意愿,所设计的作品实际就是“老板”个人审美情趣的体现。一些企业甚至分别委托多个包材厂设计制作,标准就是“好看”就行了。这些“包装”拼凑在一起,就好像一面破碎的镜子,让人无法看到整体的形象。



包装设计整合的概念,其实应该源于“整合行销传播(IMC)”。在中国,IMC被界定在广告及传播的范畴,大概是因为这本书在大陆及台湾均是以广告类丛书的面目出现的缘故。而IMC的实质在于更彻底地转向消费者导向,重建营销的整体框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包装设计整合”就是“整合行销传播”理论的应用或延伸。它的实质是要让包装设计师以及包装业主摒弃自我意识,更多地站在直接消费者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整合相关方面的资源与利益,为客户创造价值。



万容包装作为专业的乳品包装服务商,在乳品市场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以提供简约化的包装产品组合与优异的产品性价比而赢得了客户的认同。当乳品市场越趋成熟,乳品包装的材料和形式越趋同质化、简约化的今天,包装产品的品质、价格差异也越来越小。我们的服务价值将如何不断提升?这一直是我们在努力探索的一个课题。通过与乳业客户广泛的交流,大家都觉得包装设计几乎是我们普遍存在的一个心病,在乳品企业、包装设计、包装材料企业三者之间总存在着无形的桎梏,资源很难得到有效的整合,造成太多的时间及金钱上的浪费,而最后的结果终难以令各方满意。包装设计整合,是我们为进一步延伸服务领域,提升客户服务价值所做的一次努力的探索。



当前,正值中国乳品行业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同时也是各路资本纷纷进入、各大品牌横向扩张、纵向发展的大整合时期,新的乳品企业正在确立自已的品牌战略,一些知名品牌也面临着进一步扩展或调整产品与品牌的策略。包装设计整合无疑是市场变化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它将以极小的投入,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中国乳品市场的误区与困惑

误区1 视乳品为高档商品,过分追求包装的“高档”化。以250ml砖型纸铝塑复合包装盒为例,其包装材料成本已经超过了牛奶的收购成本,导致消费者产生了“不实惠”的感觉。

误区2 一些乳制品企业在营销宣传方面过分炒作“概念”,甚至相互隐射、贬损,导致消费者产生相互矛盾的概念,影响了乳品的消费。

误区3 “城市喝奶、农村致富”,认为“农村没有喝奶的习惯”,“缺乏牛奶消费必须的购买力”,笼统地判定“中国农村没有乳品消费市场”。乳品企业宁愿在几个大城市展开你死我活的大拼杀,把乳业做成了纯粹的“城市乳业”,忽略了广阔的农村中小城镇市场。

共同的困惑 面对着“中国人平消费9公斤、亚洲人平消费30公斤、世界人平消费100多公斤、欧洲发达国家人平消费200多公斤以及中国有着13亿人口”这么一组数据所揭示的巨大市场潜力,同时又面临着“倒牛奶事件”投下的“降温剂”,中国乳业究竟是过剩还是不足?中国乳业市场的增长潜力在哪里?乳品市场营销的根本究竟是什么?怎样才能把乳业这块蛋糕做大(而不是你争我夺)?



二、做大中国乳业蛋糕的必要条件

1、政府支持、宣传、引导。 发展乳品工业对于全民健康、农民致富、农业现代化、城市就业、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政府的政策支持、推动仍然是最重要的外部条件。同时在宣传方面应注意正确的引导,防止走入误区,使“牛奶是最接近完善的食品”、“每天喝牛奶是补钙的最好方法”等科学理念普及到中国13亿人民。

2、乳制品企业更重要的是“做正确的事”。 “大道行简,成功源于简单正确的定位并坚定不移地把事情做彻底”(仁慧特观点)。中国乳品企业相对来说还比较稚嫩,还有些浮躁,还缺乏对“大道行简”,“大智若愚”这些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精髓的领悟。当前最紧迫的莫过于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用系统思考的方法究本思源,拨开迷雾,走出误区,“做正确的事”。

3、上、下游企业协同互动,共同打造中国乳业大产业链。 在现代社会,任何一个企业或产业都不能孤立地存在和发展。乳制品产业实际上是一个相关联的大产业链:种草、养牛、饲料加工、动物保健、乳品加工、机械设备制造、包装印刷、物流、营销……,缺少了任何一个环节,链条就会断开,任何一个环节的薄弱,都将制约着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中国乳业的稚嫩与不足,更多地体现在产业链的不均衡,行业的焦点似乎永远关注在“奶源”、“加工”、“营销”等少数几个方面,没有树立一个完整的“大产业链”概念。如果把管理学中的“木桶理论”运用到中国乳业大产业链中进行分析,很容易看到,影响乳业发展的“短板”实际是上、下游的相关产业。因此,乳品企业如何联合上、下游企业,形成紧密的战略联盟,协同互动,共同打造中国乳业大产业链,就成为了做大中国乳业这块蛋糕的必要和充分条件。



三、以包装创新,促进乳品市场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在打造中国自己的乳业大产业链中,包装是极其重要的一环,近年来引进的“百利包”、“利乐包”等包装形式对中国乳业的巨大作用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与此同时,国外先进的包装机械、包装材料的过高成本又反过来制约了中国乳业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某些国际性的大型乳品包装企业,利用其强大的资本及市场控制能力,牢牢地控制了中国乳品加工企业的命脉,使中国乳制品企业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从属者”,深受其累却又“欲罢不能”。中国本土的乳品机械及包装材料生产企业,无论是在规模还是在产品质量、营销、技术服务方面均强差人意,无法满足乳品企业的需求。乳品企业如何与国内机械、包材生产企业紧密联合共同探讨乳品包装创新之路,促进乳品市场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十分紧迫的课题。

1、澄清事实,走出误区,倡导包装简约化。

① 所谓的“纸质”包装其实都是“纸、塑”或“纸、铝、塑、胶”复合材料。这种复合材料在回收处理方面的难度远远大于任何一种单一材料。其“降解”、“环保”的概念是虚假的。

② 大量耗用木桨纸作一次性包装材料,将对地球生态平衡造成严重破坏。尤其是在中国,砍伐森林造成的水土流失,造纸过程消耗的大量能源(水、电、汽)以及向江河排放的大量污染物,已经给环境保护带来难以承受的压力。

③ 发达国家关于“销售包装”的环保法规所强调的几个原则可以归纳为:

a.减量原则:在保证包装产品及消费者所需的安全性能可接受性要求的前提下,对于所用的包装材料,其包装体积及重量应减至最低;

b.减污原则:减少包装物生产过程及包装处置过程的污染物排放;

c.回收原则:满足“材料回收”的最低比例要求与“能量回收”的最低热值要求;

d.节约原则:减少资源耗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益;

e.降解原则:限制“半降解产品”,鼓励在技术与成本可实现的前提下的全降解产品。

根据以上原则综合评估,塑料包装相对其它材料具有明显的优势。而事实上,美国塑料容器的年增长率达到5.5%,远远高于其它包装材料,预计到2003年塑料包装将占食品包装容器市场总额的30%。塑料包装市场高增长的原因就在于塑料树脂及其加工方法的改善及回收利用基础的扩大,材料生产成本降低,制品性能、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等诸多因素。

2、低成本、中(长)保质期、货架形象好的系列化包装解决方案

万容包装作为较早进入乳品行业的包装企业,率先以“专业的乳品包装服务商”作为企业定位,与乳品企业协作服务多年,对乳品企业的包装需求感同身受,一直致力于与乳品加工、机械制造等相关企业共同探讨一条乳品包装创新之路。经过多年的市场、技术经验的积累,推出了一系列的简约化包装解决方案,并且在高档塑杯容器、连杯片材、牛奶包装膜、杯盖膜四大系列包装组合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市场效果,产品普遍为全国各地知名品牌所采用。即将推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万容包”产品,其独具特色的四大优势组合(成本低、保质期长、货架形象好、使用便利)更是为乳品企业提供了理想的包装方案,其市场前景十分诱人。

3、市场营销的根本在于创造需求、满足需求

当前中国市场绝对不是乳品过剩,关键在如何将巨大的潜在需求转变为有效需求。需求的增长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是在城市及发达地区的中小城镇市场,乳品的消费意识普及了,但受价格承受能力的制约,消费的总量受到了限制。如果按照以下过程去设想,其增长空间还有多大?偶尔喝一、两袋每天喝一袋 早晚各一袋 把奶当白开水喝。另一方面是在一些不发达地区的中小城镇,目前的乳品消费意识不强,缺少乳品销售通路,但其市场潜力不容忽略。实际上这一块市场正是需要大力培植的,这些地区的少年儿童的身体更需要牛奶的哺育。乳品企业应该以全民健康为已任,克服困难,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建设销售通道,及时满足“最需要的需求”。

挖掘上述两方面潜力的唯一途径就是要降低成本,让真正需要喝奶的人都能喝得起牛奶。只有采用简约化的包装形式,建设低成本的销售通路,减少不必要的营销费用,才能构建企业长久的成本竞争力,才能在这场以实力较量的“价格战”中取胜,这就是乳品市场营销的根本所在,这就是“大道行简”的成功之道!
点击关注本地宝
返回首页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本地宝产品
反馈 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