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淘货攻略(组图)
“一张皮影,演绎喜怒哀乐;半边人脸,收尽忠奸善恶”。
栩栩如生的人物皮影
过了三寸金莲的鞋店,就看看这些惟妙惟肖的皮影,听说这个皮影店可是市场里面颇具人气的店铺呢,满眼所见皆是形态迥异的皮影,有栩栩如生的人物皮影,例如皇帝、贵妃、穆桂英等,更让人惊诧的是竟然在这个店里看见了黑白无常,一面为正常人脸一面为鬼面双煞,工艺精湛真的巧夺天工啊,这样有民族特色的东西当然要店主细心介绍了,听店主说:这里的皮影先要精心选出驴、马或骡的皮,再用一双生满厚厚老茧的手细细地雕刻,又经过上色、缝缀、涂漆等多道工序才得以做成呢,皮影的颜色多用红、黄、青、绿、黑五种颜色,经过了这一道道的缜密工序,表演起来的皮影才生趣盎然,活灵活现。
颜色鲜艳的皮影
而对皮影的历史在我的脑子里是一片空白的,只好让店主继续讲师皮影的古往今来:皮影戏最早诞生在两千年以前的西汉,是汉族民间的一门古老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为“驴皮影”。千百年以来,这门古老的艺术,伴随着祖祖辈辈的先人们,度过了不知多少欢乐的时光。皮影不仅属于傀儡艺术,还是一种地道的工艺品,现代的年轻人在新房修装的时候,把一副皮影装裱后挂在墙上,不知是怎样的意境呢。
走过了两家历史韵味较浓的店面,我们再介绍一件离我们并不久远的物件。在上世纪70年代,家家户户都有搪瓷缸,到现在我都不明白为什么叫搪瓷缸,大概是因为看起来这个容器很大的原因吧。在店里看见了一个搪瓷缸,上面有个大大的“奖”字,要是放在70年代的时候,那一定说明了这个搪瓷缸是经过主人的辛苦工作得来的。一个搪瓷缸,就是一种无声的赞美符号,不仅显示出主人的工作状态,更是给主人撑足了面子。在物质贫乏的那个时代,搪瓷缸是每个家庭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之一。作为那个年代稀有的物质奖励手段之一,甚至于有人把获得带“奖”的搪瓷缸,也当做了自己工作备受肯定的一种荣耀。要是你也想把这大红“奖”字的搪瓷缸带回来,那你可要自己来逛逛了。
潘家园
走了一小圈儿的潘家园,里面的“宝贝”没办法一一展现,这里的每一件物品都记录了岁月的变迁,它们似乎正娓娓述说着他们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