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震惊的社会培训机构幼小衔接班“小学化”
导语 近日,教育部门三令五申地禁了幼儿园“小学化”但是却火了“幼小衔接班”政策虽好,但是也无法抑制住幼小衔接班的开始,这种违背幼儿成长规律的“小学化”为卖点,收取高额费用。这一反常现象,急需引起幼教工作者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关注与反思。
提前学习小学知识会阻碍孩子良性发展
“让幼儿到培训机构去上幼小衔接班不仅没必要,反倒会阻碍孩子的良性发展。”北京市朝阳区枣营幼儿园园长杨丽欣说,4至6岁是幼儿游戏关键期,孩子在这个年龄段并不适合学习大量知识,而最适合通过游戏感知世界,从游戏中获取观察、认知、思考等综合能力,在游戏中学会应用自己的能力。
在杨丽欣看来,很多上过幼小衔接班的孩子由于之前学过很多小学知识,升入小学后,在重复接受知识时就失去了好奇心和兴趣,上课时容易不注意听讲,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而小学一年级是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孩子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养成课前预习、上课时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的良好学习习惯,但重复学习同一知识的孩子相对更难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即便在小学一年级成绩暂时领先,但学习的路途还很长,最终胜出的将是具备良好学习习惯的孩子。”杨丽欣还认为部分社会培训机构所宣称的幼小衔接班有名无实,“国内只有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等专业,没有专门的幼小衔接专业,这些幼小衔接班教师的专业性从何而来?另外,国内大部分优秀的学前教育、小学教育教师都在幼儿园、小学工作,而不是在社会培训机构。”
“如果孩子上了一年或者更长时间的幼小衔接班,只是为了学习小学一二年级的课程知识,这不仅是在浪费孩子的宝贵时间,更浪费掉了孩子的游戏关键期。”杨丽欣说。
北京小学大兴分校原校长张景浩也坚决反对让小于6周岁的幼儿去提前学习小学知识,这样对孩子百害而无一利。他曾见过多名在上小学之前提前学过小学课程知识的孩子,不但没有像父母所预想的在班中成绩名列前茅,反而成了差生。
“希望相关部门要规范部分社会培训机构的行为,因为防治‘小学化’不能只面向幼儿园,不然只会将‘小学化’的阵地由幼儿园‘赶’到社会培训机构。”杨丽欣忧虑地说。
在张景浩看来,要从根本上解决幼小衔接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要履行职责,严厉整治取缔小学化严重的社会培训机构幼小衔接班;另一方面要提高家长认识,通过幼儿家长专题讲座、媒体舆论、幼儿园家长会等多渠道向幼儿家长宣传教育规律,引导他们按规律办事。“不懂教育规律的家长很容易盲目从众,往往会因为好心而害了孩子。”张景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