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管理若干规定

导语 近日,北京市政府印发《北京市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管理若干规定》(下称《规定》),自2015年6月1日起实施。《规定》明确,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划和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规定的条件,不得利用违法建设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北京市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管理若干规定

  第一条 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7号)关于简化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方便市场主体准入、保障经济社会秩序的相关要求,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管理工作应当紧紧围绕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充分考虑首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主动引导全市产业优化升级,促进符合“高精尖”经济结构要求的市场主体发展,提升市场主体质量。

  第三条 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划和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规定的条件,不得利用违法建设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第四条 法律、法规规定须经批准方可在住所(经营场所)从事相关经营活动的,市场主体应当获得有关部门批准后,再开展相关经营活动。

  第五条 各相关部门应当简化住所(经营场所)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能,并按照依法、公平、便利的原则进行审查。建立工商、质监、安全监管、国税、地税5部门联动登记注册机制。

  第六条 工商部门根据投诉举报及日常抽查情况,依法处理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与实际情况不符的问题。对于通过登记的住所(经营场所)无法取得联系的市场主体,由工商部门载入经营异常名录,并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

  对于应当具备特定条件的住所(经营场所),或者利用非法建筑、擅自改变房屋用途等从事经营活动的,由规划、住房城乡建设、国土、消防、环保、安全监管、城管等部门依法管理;涉及许可审批事项的,由负责许可审批的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监管。

  第七条 大学生创业园区(中心)可以作为在校或毕业未满三年大学生所创办企业的住所(经营场所)。

  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的科技企业创业孵化集聚区,可以作为科技类、文化创意类企业的住所(经营场所)。

  第八条 科技企业、文化创意企业使用符合《经营活动类别与房屋权属证件记载用途对照目录》规定的房屋作为住所(经营场所)的,可予办理登记。

  《经营活动类别与房屋权属证件记载用途对照目录》由工商部门会同规划、住房城乡建设和国土等部门制定。

  第九条 各区县政府、中关村管委会、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可以按照本规定要求并结合各自产业发展规划、社会治理需要,制定区域性的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管理措施。

  第十条 各区县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对集中办公区的协同治理,建立健全总量控制、行业禁入、服务管理、信用约束、有序退出等方面的制度,强化集中办公区主办单位的主体责任。

  第十一条 本规定由市工商局负责解释,自2015年6月1日起实施。

关注更新
返回本地宝首页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