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疾病分型及发病原因

导语 北京目前狂犬病力已经达到了6例,足以引起人们对狂犬病的重视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全面解读下狂犬病的症状、传播路径及潜伏期知识,希望大家早做预防,生活健康。

  狂犬病疾病分型

  根据临床症状分为两型

  1、狂躁型(典型)最常见。又分为前驱期、兴奋期和麻痹期,前驱期持续1~4日,兴奋期一般1-3日,麻痹期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为6-18小时。整个病程平均4日,一般不超过6日,超过10日者极少见。

  2、麻痹型(静型)较少见。以脊髓或延髓受损为主,该型患者无兴奋期和典型的恐水表现,常以高热、头痛、呕吐腱反射消失、肢体软弱无力、共济失调和大、小便失禁,继之出现各种瘫痪,如肢体截瘫、上行性脊髓瘫痪等,最后常死于呼吸肌麻痹,本型病程可较长,约7~10日。[1]

  狂犬病发病原因

  狂犬病主要是感染了狂犬病毒所致,狂犬病毒含5种主要蛋白,即糖蛋白(G)、核蛋白(N)、聚合酶(L)、磷蛋白(NS)及膜蛋白(M)等。糖蛋白能与乙酰胆碱结合,决定了狂犬病毒的噬神经性,能刺激抗体产生保护性免疫性反应。N蛋白导致的抗体不具中和力,可用检测浆内包涵体有助临床诊断。

  狂犬病发病机制

  狂犬病毒自皮肤或粘膜破损处入侵人体后,对神经组织有强大的亲和力,狂犬病的致病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

  (一)局部组织内繁殖期 病毒自咬伤部位侵入后,于伤口附近肌细胞内小量增殖,再侵入近处的末梢神经。

  (二)侵入中枢神经期 病毒沿周围神经的轴索浆向中枢神经作向心性扩散,其速度约每小时3mm。到达脊髓的背根神经节后,病毒即在其内大量繁殖,然后侵入脊髓很快到达脑部,主要侵犯脑干和小脑等处的神经元。

  (三)向各器官扩散期 病毒自中枢神经系统向周围神经离心性扩散,侵入各组织与器官尤以涎腺、舌部味蕾、嗅神经上皮等处病毒最多。由于迷走神经核、吞咽神经核及舌下神经核的受损,可发生呼吸肌和吞咽肌痉挛,临床上患者出现恐水、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交感神经受刺激,使唾液分泌和出汗增多;迷走神经节、交感神经节和心脏神经节受损,可引起患者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甚至突然死亡。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公众号【北京本地宝】,关注后回复【狂犬疫苗】可获北京狂犬疫苗接种门诊地址及电话/24小时接种点(各区详情)、接种点查询电话以及常见问题。

关注更新
返回本地宝首页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反馈